第六百七十二章:崇祯:南迁?大臣:不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初二,大学士李建泰奏请南迁,愿奉太子先行。】
    【崇祯帝又向阁臣询问,表示李建泰建议南迁,但是国君死社稷,自己应当何去何从。】
    【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奏请先奉太子抚军江南,但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声斥责诸臣意欲仿效唐肃宗自立为帝。范景文等人不再敢言。】
    【崇祯帝又问战守之策,众臣默然,崇祯感叹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
    【此后,再有大臣提出南迁,崇祯都表示死守京城。】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盘腿坐在榻上,冷笑着:
    “真是,好恶毒的诛心之语啊。”
    拥戴太子,有了拥立之功,既可以保富贵,又到了安全的江南。
    这话就差直说你们难道要皇帝一个人在北京死社稷吗?
    李泌背负双手,仰天长叹。
    “国不国,君不君,臣不臣。”
    ……
    【这不是崇祯第一次想要南迁了。】
    【松锦之战后,崇祯皇帝就与首辅周延儒秘密商议南迁事宜,并叮嘱周延儒千万不要泄露消息。】
    【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听到消息以后,就问崇祯皇帝的周皇后:“此周延儒误皇叔也,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南迁一事就搁浅了。】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已经率军攻进了山西。崇祯秘密召见李明睿、李邦华、吕大器商量南迁事宜。】
    【李明睿非常坦率要求南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上可内断之圣心,外度之时势,不可一刻迟延者也”】
    【要求皇帝不要跟群臣商议了,一定要乾纲独断。】
    【崇祯道:“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罪坐汝。”】
    ……
    大隋。
    杨坚气的一拍桌子!
    “你说这人!”
    崇祯皇帝言下之意是告诉李明睿,他早就想迁都了,只是因为没有人支持所以才拖延到现在。
    他的想法和李明睿一样,但是如果大臣们不同意怎么办?
    这是大事,因此崇祯让李明睿保密,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治他的罪。
    独孤伽罗见怪不怪道:
    “他可以独断,但是贪慕虚名。”
    “就像篡位者要三辞帝位一样。”
    杨坚气愤的脸为之一僵。
    骂的好狠啊!
    独孤伽罗一边撑着脸,一边百无聊赖道:
    “小人物怕惩罚,大人物怕历史。朱由检也不例外。”
    “天子守国门吗。”
    “以前守不住什么东西,最后的脸面还是要守一守的。”
    ……
    {他妈……这跟陈新甲与清军议和的情形一模一样!}
    {陈新甲议和是崇祯皇帝指使的,但是议和的消息泄露了,崇祯就杀掉陈新甲,然后跟大臣们说议和的事是陈新甲背着自己干的,以此来推卸责任。}
    {这人知道待在北京只有死路一条,非常想南迁,但是又不愿背上骂名,要将南迁的责任推给臣下,推给提出建议的人。}
    {然后这背锅的臣子他还不包,当完抹布就扔……谁能跟啊。}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泡菜国饮稀悦,前脚克扣士兵餐费,后脚想让士兵戒严全城,拿自己当全小将了。}
    {比不了,那能比吗?}
    {出事前,每个士兵十年大红包,我吃肉你们也吃肉!喝个屁的汤。}
    {出事后,是的,两千亿都是我花的。}
    {有好事的时候想到你,有锅背的时候自己来!这种老板谁不想跟啊!}
    {现在,了解刘邦的含金量了吧。}
    ……
    大汉。
    刘邦挠了挠肚皮,咧嘴笑道:
    “嘿嘿……”
    “看来后世子孙的主事们,也不怎么当人啊。”
    “能遇见乃公这种开明的头头,你们乐去吧!”
    “百年都不出一个呀!哈哈哈哈哈哈!”
    吕雉嫌弃的往旁边坐了坐。
    ……
    【崇祯皇帝详细问了南迁的具体方法,李明睿建议可以伪称到曲阜朝圣,然后快马加鞭南下,二十天内即可过黄河、淮河,到达安全的淮安地界。】
    ……
    {你等会!黄河淮河那是两条河啊!你怎么跑到淮安地界的?}
    {忘了?弘治时期治黄河?明朝黄河不是从现在的山东入渤海,而是夺了淮河中下游的水道,从江苏北部入黄海,所以黄河与淮河是一体的。}
    ……
    【由于崇祯帝的犹疑不定,南迁计划一拖再拖,一直到李自成攻下山西,马上就要兵临北京城下了。】
    【李邦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