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满清专制·工业国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求天下士人认真学习,历史研究必须以此为准绳。】
    【而这套书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强调臣民对君主的绝对忠诚,并论证清廷入主中原的合法性。】
    【乾隆从“天下一家”和“大一统”的角度重建“正统观”,重新论证了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
    【依靠《春秋》等传统经典中为自己寻找依据说:“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为亟亟也。”】
    【强调“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谁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谁的政策措施有利于百姓的生活,谁就是自然的“正统”。】
    【通过这部书的广泛传播,清朝首次占据了“道统”的制高点,有效地宣传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
    大唐。
    李世民背负双手,仰天长叹一声。
    “天纵奇才啊……”
    “乾隆在处理满人身份认同关系上,发明了一个双轨并行的思路。”
    李承乾的境界还没达到能摸“天命”的时候,他只能向父亲询问道:
    “天下人之天下……这很有道理啊?”
    李世民微微低头看向他,看了好一会儿才轻叹道:
    “乾隆在承天受命这一环节的论证,其实是彰显弘扬了另外一套天命逻辑。”
    “那就是对于“天”的独特解释。”
    “即天命是强势权力的体现。”
    “是扶助有势力的大国或大君才是继承“天命”的表现。”
    李承乾一开始还没反过味儿来。
    但他看到阿父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自己又重复思索后。
    顿时一片毛骨悚然!
    清帝的意思就是,清朝虽属于关外崛起的新型帝国,完全不同于汉唐明这类兴起于中国内地的王朝,却照样具备诞生圣王的能力!
    其取得政权的方式正大光明!
    换句话说,他把大清的天命理念转换成了儒家天命观。
    以儒家天命观来论证大清正统性!
    你想否认大清正统?
    可以。
    你先否了儒家正统!
    你想否了儒家正统?
    可以。
    你先否了历朝历代!
    否不了?
    那我大清就是顺天应命的正统!
    ……
    大明·洪熙时期
    朱高炽颤着嘴皮子,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后世子弟一直在说乾隆多厉害。
    其实他并没有太在意。
    说实话,武功是挺厉害,财赋税收什么的也不错。
    但这些都是基于雍正改革的功劳。
    平衡权术确实也炉火纯青。
    但会这一手也不是说就凤毛麟角了。
    可是这一套连招出来。
    朱高炽明白了。
    因为乾隆所做的就是他爹想做却没做到。
    重塑正统!
    这个正统不是一国一代的正统。
    是真真正正!
    一如始皇帝、汉高祖那般将“大一统”印在这片土地上的正统性!
    “他将清朝的正统接续上宋朝理学道统之一面。”
    “同时又继承元朝有关大一统的思想与遗产。”
    朱高炽的胖脸上是朱瞻基从未见的肃穆。
    “只有把宋元两朝的特点全部吸收进正统建构的体系,才堪称合璧。”
    “因为宋元从统治风格上各有利弊。”
    “宋朝发明理学大义,奠定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因疆域狭小,难成一统之局,只能凭借排斥异族维系正统之位。”
    “元朝虽然实现了疆域大一统,却因德性未臻圆满而早早败亡。”
    “他恰恰是汲取了两朝统治之长而避其所短。”
    朱瞻基咽了口吐沫,干涩道:
    “这是……好事吧?”
    朱高炽肃穆的表情维持不住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惶恐与无力。
    他垂着头,叹声念叨着:
    “是好事……是好事……”
    “前提是……他的出发点不是以满治汉。”
    朱高炽又抬起头看向天幕。
    看向那条与华夏衣冠截然不同的辫子,呢喃道:
    “不是满汉有别。”
    朱高炽似乎透过天幕看到了乾隆。
    他正高高在上的俯视大清。
    眼神中只有一道情绪。
    朕要大清,亿万斯年!
    ……
    【编书期间,清朝还在西南边跟缅甸打了一仗。】
    【起因是缅甸方面不断侵略骚扰云南地区。】
    【战争持续了五年,清军屡战屡败、死伤惨重,乾隆连续斩杀了好几员前线大将,又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小舅子、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到一线指挥,也未能扭转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