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平定三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汉·武帝时期
    “无非是千金买马骨罢了。”
    刘彻才不信什么心软之类的鬼话。
    但话又说回来。
    “面对逼迫,又一朝翻盘而大权在握。”
    “如此之下还能遏制情绪不为所控。”
    “这小子的心性确实硬得。”
    虽然依然是看着这小麻子,从而心里不舒服。
    但刘彻得承认这小子的手段与城府确实不是同龄人可比的。
    “能放不是本事,能放还能收才是能耐。”
    卫子夫轻飘飘道:
    “谁知是不是前明后暗呢。”
    刘彻一甩袍袖。
    “那也是明过,总比一直暗要好一些。”
    其他不说,按律,鳌拜合该被诛族,但康熙只杀了他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
    对于他本人,以战功免死。
    此案元凶,鳌拜无疑该杀。
    然观康熙处置,像处置犯案的宗室成员一样将其幽禁。
    此举传递出康熙对鳌拜擅权的危害性还是有所把握的。
    ……
    {康熙不杀鳌拜,是因为鳌拜虽然专擅滥杀,但主要是针对原属多尔衮、打压两黄旗的正白旗官员,而且史书上也未载明他有篡弑之迹。}
    {至于后来各种各样的影视剧,如《康熙王朝》《鹿鼎记》,大肆渲染康熙突然驾临鳌府,窥破鳌拜穿黄袍、欲篡位,那都是毫无根据的虚构。}
    {鳌拜真有篡弑行为,哪怕是捕风捉影,也必然会成为他罪证中最大的亮点。}
    {史料所记的鳌拜罪行,不免有康熙的大量注水,但康熙断然不会忽视篡弑的罪名,仅此一条就可以把鳌拜一案弄成铁案。}
    {鳌拜案主要是执政权力之争,康熙要真正亲政,而鳌拜不情愿还政。}
    {也正是因此,康熙在案发后才让鳌拜老死幽所。}
    {而四十四年后,康熙又特地追封鳌拜为一等男,并以其侄孙和亲孙袭爵。}
    {之所以要为鳌拜平反,将自己钦定的铁案翻过去,是因为鳌拜自始至终只有“柄政独专”的意图,继续操控辅政的绝对权力,但并无获取皇权、篡夺皇位、废立皇帝的行为。}
    ……
    大唐。
    李世民从康熙的动作里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文帝?”
    还是自己?
    “一人上限全在其气量如何。”
    “如陶罐装水必不如海纳百川。”
    “观其心胸,不可限量啊。”
    李承乾则有几分其他考虑。
    “阿耶,这样不会让旁人心生异志吗?”
    李世民捻须长叹:
    “因为他不怕。”
    “他有自信可以制住一切异心。”
    “不杀鳌拜便是如此。”
    “除鳌拜,是因为他目无君父,染指皇权,罪同谋逆。”
    “不杀鳌拜,则是告诉满朝文武。”
    “有过罚,有功赏。”
    “只对其事,不对其人。”
    ……
    大清·康熙时期
    胤礽看了眼天幕,又看了眼康熙,然后又看了眼天幕。
    “有话说就是了。”
    康熙看着眼睛飘来飘去的儿子无奈道:
    “朕还会瞒你什么吗。”
    胤礽摸了摸眉毛,开口道:
    “既然鳌拜主犯都能赦免,为什么汗阿玛要将班尔善等从犯俱都处决呢?”
    康熙一听便知,这傻小子还是没看透其中奥秘。
    他也不想绕什么弯子了,直言道:
    “索尼死后,朕让班尔善以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两职一肩挑,不比辅政大臣权力小。”
    “然而,集两种机要大权于一身的班布尔善,却与鳌拜结党营私,凡事私下定议,然后施行。”
    康熙望着天幕,平静道:
    “班布尔善是真正有野心的。”
    “他是皇族,是开国太祖的直系孙辈。”
    “他与鳌拜走得近,也是利用鳌拜为前驱,自己在后盘算如何篡位弑君。”
    所谓窗户纱一层纸。
    捅破了才发现这么显而易见。
    胤礽此时反过味儿来。
    难怪班布尔善被大臣们劾奏二十一条大罪,以绞刑处死,子孙皆被废黜宗室资格。
    若非查有实据,皇帝再有生杀大权,也不能对皇室王公一家进行如此严厉的惩罚!
    皇家近支,只有因为血腥的谋逆,才会被永远开除出宗室队伍。
    康熙背负双手,悠悠道:
    “鳌拜罪大,但罪不至死。”
    “班布尔善恶极,需彻底灭之。”
    ……
    天幕上。
    身形单薄,面容削瘦的少年皇帝看着大清疆域。
    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紧盯着南方之地。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