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尼布楚条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幕上。
    长桌两旁分列而坐。
    清朝官员面无表情。
    对坐的罗刹官员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
    随后,站在清朝官员身后的西洋传教士低身小声道:
    “索大人,对方要求以黑龙江为两国国界。”
    清朝官员不动声色道:
    “告诉他,黑龙江一带以至于西边的色楞格河左岸之地,一向是我大清土地,居民年年朝贡。”
    “他们应该把色楞格斯卡城尼布楚、雅克萨城及其全部属地,完全归还于大清。”
    西洋传教士点点头,挺直身体,对罗刹官员表达意思。
    对面的官员听得皱眉,语气急切且不耐烦。
    西洋传教士也听得皱眉,随即又低身道:
    “他说,清方有什么证据说明尼布楚以东的地方是清国的领土?倘若拿不出证据来,没有什么意思。”
    清朝官员眼神一凝,沉声道:
    “他们定要色楞格斯卡与尼布楚未尝不可相让,但通商贸易则可,驻兵则不可。”
    传教士翻译过去,又传回罗刹官员的意思。
    “大人,他说两国应该以黑龙江为界。”
    话音刚落,清朝官员猛得拍案而起,“嘭”的一声带翻坐椅。
    随后转身就走。
    撩开罗幕,大步离去。
    一道声音自罗幕外传来。
    “告诉他,让他备好城防吧!”
    ……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双方尼布楚城会面。】
    【清方的代表是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带了一万名左右的兵丁与随从作为后盾。】
    【俄方的代表是陆军大将戈洛文,所带的兵仅一千五百人。】
    【大彼得曾经密令果鲁囫:“雅克萨不妨让给中国,但通商的权利不可放弃。”】
    【同时,康熙也密令索额图:“尼布楚于必要时可以让给俄国,但中、俄两国必须至少以额尔古纳河为界,黑龙江的大小支流均应属于中国。”】
    ……
    {这前面还有一段故事,也是最终促成尼布楚条约划分的原因。}
    {当时在清军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包围后,俄方反而一再拖延,故意让清廷焦躁,以此增加在谈判中的筹码。}
    {一年半后,戈洛文才派遣斯捷潘科罗文到北京,告诉康熙谈判地点定在色楞格。}
    {康熙表示同意,在二十七年三月,索额图等人前去谈判。}
    {临行前,康熙对索额图说:“罗刹侵犯我边境,占据我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收留我叛徒根特木耳,在我黑龙江边筑城,我们两次发兵,才逼得他们谈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都是我们的地盘,不可让给罗刹哪怕一寸土地。根特木耳这些人,一定要罗刹归还,只要他们归还了,我们也归还他们的俘虏。划定疆界后,可以允许边境的人民自由通商。”}
    {索额图等人五月出发,七月下旬,到达克鲁伦河,然后就遇上噶尔丹。}
    {当时噶尔丹已经打败了蒙古喀尔喀部落,称雄于草原。}
    {索额图等人前行的道路受阻,康熙让他们暂时先回到北京。清廷让前锋将领索罗希前往色楞格,告诉他们受阻的原因,并建议俄方再派遣代表到北京,重新商定谈判的地点和时间。}
    {到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戈洛文再次派使者到北京,提议在尼布楚举行谈判。}
    {也就就在这时,噶尔丹征服了喀尔喀全境,势力逐渐庞大,暗地里与沙俄勾结,准备南下。}
    {由于形势的转变,所以康熙跟索额图改了意思,底线为额尔古纳河。以便及早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
    ……
    大唐·玄宗时期
    “其他不说。”
    李隆基捻着胡须若有所思道:
    “康熙这底线未免也太低了吧?”
    “若是对比一下,你这不是白挨打了?”
    李泌面无表情的指着天幕里的疆域。
    就在黑龙江的右侧,噶尔丹三字快速膨胀着。
    “就看这个趋势,康熙是只要保住原来的边境线就可以了。”
    “毕竟这个噶尔丹扩张的速度太快了。”
    李隆基看了一眼天幕。
    “朕只是有点可惜罢了。”
    “开疆拓土啊……”
    谁能抵抗这四个字的诱惑?
    别管那地打下来后有没有用!
    指不定以后哪天后代子孙就用上了呢?
    “可惜啊。”
    ……
    【七月初七,地点设在尼布楚与河边的空地上,谈判的场所是郊外搭建的帐篷。】
    【谈判的原则是平等,双方都不得凌驾在另一方之上,两国使臣可以各带三百名侍卫,侍卫只能带冷兵器,不能带火器之类。】
    【会场外面,双方可以布置五百名卫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