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彻底反目,风暴前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皇帝的嫡长子都是天生法定的太子。”
    “是国家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因而一旦当了太子就得经常性的留在皇父的身边。”
    朱高炽探头插一嘴道:
    “也有怕出去闹事的想法。”
    “伱他N……”
    朱棣气的一拍大腿站起身,指着胖太子就要大骂一顿,考虑到孙儿在身边,又咽了回去。
    慢慢坐下继续道:
    “除非是遇有极少数关乎国运的重大军事行动,交给外姓将军乃至同宗的亲王都不放心时。”
    “国君这才会选择御驾亲征,留太子守京城,再不行了的,才考虑直接派太子挂名出征。”
    朱棣瞥了一眼不说话的大胖儿子,冷哼一声。
    “毕竟兵死了可以再招,将死了可以再找,国之储君死了那可没时间再生再好好培养。”
    “反正砍人也不缺太子一个,所以通常状况下,能不上,尽量不上。”
    朱棣紧紧盯着朱高炽,一语双关道:
    “此时不上战场,难道等死了再去吗?”
    ……
    【自打文学馆建立后,太子李建成就想方设法挖李世民的墙脚。】
    【当然,根据敦煌文书《常何墓碑》,这边李世民也在着力收买李建成和李元吉手下的重要人物,比如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盯着玄武门三字看了半天。
    心中一股不祥的感觉来回升腾。
    他一开始以为玄武门是三胡伏击世民。
    但现在看来,此事似乎不是这么简单。
    这里面还有太子的手笔。
    而且……玄武门……
    李渊闭上双眼。
    他是冲着太子……还是冲着朕呢……
    “齐王到了吗。”
    一旁的宫人躬身回答道。
    “陛下,齐王正在偏殿更衣等候。”
    李渊点点头,随即又道:
    “那就让他再等等吧。”
    “然后……诏太子与秦王一并入宫。”
    ……
    【而武德七年六月初五,李渊得到消息,庆州都督杨文干要起兵造反。】
    【但李渊并不吃惊,因为一个月前,秦王李世民上表,太子李建成在招募长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武士组建自己直属的东宫卫队,其人数已经增至两千余人,号称长林兵。】
    【又密遣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罗艺处调来了幽州突骑三百人暗中补充进了自己的长林兵中。】
    【而庆州都督杨文干就是负责为李建成招募壮士加以训练,并将练成的精锐战士秘密送往长安以备听用的人。】
    【六月初七,李建成的属下尔朱焕同桥公山在给杨文干运送铠甲的时候,上告李渊,太子要谋反。】
    【李渊大怒,召李建成至仁智宫究问,李建成独自一人来到仁智宫,努力为自己辩解“奋身自掷,几至于绝”。】
    【但气极的李渊并没有相信他也没有同情他,而是下令把他软禁了起来。】
    【又令司农卿宇文颖到庆州传召杨文干。】
    【六月二十四,宇文颖到庆州后“以情告之”然后杨文干就真的反了。】
    【六月二十六,李渊派李世民前往讨伐杨文干,并许诺事成后立他为太子,废李建成为蜀王。】
    【等到李世民平乱后,李渊仍令太子李建成回京居守,“惟责以兄弟不睦”,归罪于东宫和秦王府的幕僚王珪、韦挺和杜淹,加以流放而已。】
    ……
    大秦。
    嬴政闭目养神。
    如果自己面临这种情况会怎么选择呢?
    哦~
    自己没得选!
    人家太子都知道自己留一手,自家那个……
    ……
    大汉。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
    吕雉一脸疑惑的看向刘邦。
    刘邦则是看着天幕神游太虚。
    李渊是爱他的儿子的。
    所以他不愿意目睹自己的几个孩子为了权力而反目成仇,自相残杀。
    因为这一心理,李渊既不能杀掉或监禁心存不善的李世民。
    又不能委屈李建成,废长立幼。
    只好不断平衡双方的关系,尽量将事态控制在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内,并适时敲打一下那个做过头的儿子。
    但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真的平衡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关系吗?
    从太子的方面来看,这是纵容秦王阴谋夺嫡。
    从秦王的方面来看,这是出尔反尔罔顾事实。
    两人彻底结了死仇。
    杨文干之事,已经定死了李世民的位置。
    除非……
    宫变。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已经晕了,太乱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
    抬头望天的刘恒则在瞬间锁定了嫌疑人。
    李世民。
    尔朱焕、桥公山,两人定是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从而让他们告发太子谋反。
    前有储君结交边将。
    中有太子近臣上告。
    后有边将举兵造反。
    一套下来,脑子不灵光的都要怀疑一下太子是不是真要谋反。
    李世民这一招的根本就是要激变李建成,自己好名正言顺的取太子而代之。
    若李渊是真是刘彻那种不念感情的,太子李建成也是刘据那种不懂冷静处事的。
    怕是李世民这招就真的成了。
    ……
    大汉·武帝时期
    “这位秦王殿下比起他父亲,还是年轻了一点。”
    刘彻摇头点评着。
    自己的太子之位就是改立的。
    若是真想改立太子是不会跟你说的。
    既然说了,那必然是有所求,那这个当筹码。
    但筹码在君主手里,认还是不认。
    君主说了算。
    ……
    大明·永乐时期
    “这李渊倒也是个妙人。”
    “从晋阳起兵到入主,这空口承诺是一个接着一个啊!”
    “哈哈哈!”
    朱瞻基放声大笑。
    朱棣与朱高炽则面无表情。
    朱大胖眼睛一瞥,暗戳戳道:
    “爹,您怎么不笑呢?”
    朱棣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怎么不笑呢?”
    “爹,你是知道我的,儿子生性不爱笑。”
    “嘿,巧了不是!你老子我也是!”
    朱瞻基逐渐收声。
    这里面有事啊这是……
    ……
    越往后越难写,这史料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太多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