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绝对想不到的“奖励”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染恶习。”
    “又在野蛮粗俗之境中长大,国破身亡是注定不可避免的。”
    “所以,朕打算给承乾在找几个大儒,好好教导。”
    长孙皇后略有难言,但还是点头称是。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摇摇头。
    “这高洋继承了东魏的帝业,朝廷上下皆协力追随,内外臣民也算众望所归。”
    “登基不到一个月,就举世为所推重,不可不谓有点天命在身。”
    “开始时还能留心军国政事,风气严肃,数年之间几乎达到治世的高度。”
    “可惜,后面却开始放纵饮酒肆意妄为,猖狂到了极点。”
    “昏庸邪恶,残酷暴虐,在位时间不长,实由这些恶行导致。”
    朱元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道:
    “妹子,你说咱要不要立个祖训,后世皇帝不得饮酒?”
    马皇后思考了一阵,开口道:
    “立一个倒也行,酒乃粮之精。”
    “禁酒也能不浪费粮食,而且咱们这也不算禁酒只是皇帝不准饮酒,这上行下效的,估计还能有意外之喜。”
    朱元璋点点头:
    “那咱就立一个!”
    ……
    大清·雍正时期
    头戴黑色顶珠六合帽,身穿石青貂皮常服。
    雍正盘腿坐在暖炕上,一边捻着玉珠,一边看着奏折开口道:
    “《北齐史》看过了吗?”
    立于其身前的弘历恭敬回道:
    “回阿玛,儿子看过了。”
    “熟读了吗。”
    “熟读了。”
    “记住脉络了吗。”
    “记住了。”
    “齐文宣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弘历昂首直身朗声道:
    “沉湎酒色,兴役土木。”
    “任意淫烝,逞情杀戮。”
    “以桀、纣相比,诚有过之无不及者。”
    “啪。”
    奏折扔在案桌上。
    叹口气,雍正双肩一沉,抬头看向低头的弘历,手里捻着珠子平静道:
    “朕问你齐文宣帝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让你说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事。”
    “不是让你下定论的。”
    弘历如鹌鹑般缩着头,嗫喏半天也没说出一句来。
    雍正瞥了一眼他,又拿起桌子上的奏折,一边看一边说:
    “北齐从神武帝起历经三代,到文宣帝末期仍然不能解决鲜卑军人与汉人豪强之间的矛盾。”
    “三代之中,唯神武帝手段最为高明。”
    “先是借助自己的地缘背景,捆绑六镇余部。”
    “随后利用自己渤海蓨人的血缘背景,拉拢关东门阀。”
    “最后,利用自己的军事优势,占据了东魏王室。”
    “三种利益交织在一起,虽不稳定但也算是起了框架。”
    “但文宣帝所面临的困境则更加艰难。”
    “其一,他是神武帝诸子中最不受宠、最不被看好的,连亲生母亲娄太后也不喜欢他。”
    雍正顿了顿,继续道:
    “其二,他的即位对于鲜卑贵族来说也只是在别无合适选择下的被动认可。”
    “因此,他得不到鲜卑人的支持就得求助于汉人的帮助。”
    “杨愔、魏收等汉臣所以受到重用。”
    “但尽管如此,汉族世家门阀还是把他看作鲜卑人的首领,对他没有认同感。”
    “他们之所以依附于文宣帝,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好同鲜卑人的势力对抗下去。”
    雍正眼睛一挑,看着还在低头的弘历平静道:
    “现在明白了吗。”
    弘历连忙点头,快速道:
    “所以文宣帝以维护六镇鲜卑贵族利益为由,打击关东汉族门阀。”
    “然后又转过来镇压六镇军人的势力,并支持汉人主导规模不大如制定《齐律》的这种改革,安抚汉族门阀。”
    “同时,他又消灭元氏为代表的旧鲜卑门阀以防止未来的隐患。”
    “只不过他的手段实在太血腥、太残忍了,不停的杀戮只是在表面上压制了矛盾,实际上矛盾越来越大,最后积重难反。”
    雍正看了他半天,盯的弘历额头上的汗都出来了才开口道:
    “跪安吧。”
    弘历行礼退去,刚走两步就听后面声音传来。
    “对了,把你那顶帽子换了。”
    “花花绿绿的,看着乍眼。”
    乍眼?阿玛你什么审美啊?
    这可是织锦缎!蝙蝠纹!如意帽!
    “是,儿子知道了。”
    ……
    别说,真别说。
    高洋要是不疯,后三国时期真可能就是他统一天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