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天不假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试背诵经文一百纸,或读得经文五百纸才可出家。凡是没有经过考试就出家的,一律不承认其僧尼地位。】
    【下令将寺院的铜佛像收归官府,用以铸造钱币。以同等物价的物品交换,不交者,五斤之上斩首。】
    【这一年,共废除寺院三万多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
    ……
    天幕上。
    “陛下此行,恐遭佛祖怪罪啊。”
    郭荣看着眼前有忐忑不安、有难掩气愤、有喜笑颜开的众臣相,推心置腹道:
    “卿等勿以朕毁佛而有疑虑。”
    “佛者,以善道教化士庶。”
    “假如志于行善,就是信奉佛陀。”
    “那些铜像哪是什么佛呢?”
    “且佛义在于利人,即使是头、目都可布施给需要的人。”
    “倘若朕的身体可用来普济百姓,朕也绝不会有所吝惜!”
    ……
    ……
    后周。
    大营之内一片寂静。
    陛下……早死?
    “噗通!”
    有人受不住打击,一屁股坐在地上。
    有人眼眶瞬间通红。
    郭荣心下慌乱但仍面不改色。
    望见众人失态的模样,心下有几分感动但又生起一丝决绝!
    “众卿。”
    众人望向郭荣,就见皇帝双目通红道:
    “天幕已定,朕想必是不长久了。”
    “陛下!”
    抬手一止,郭荣略带几分悲戚道:
    “但朕不能放心百姓,放心幽州子民。”
    “这些年,朕于宫中吃美味佳肴,对士庶无功却坐享禄位,很是惭愧。”
    “朕既不能自己种地吃饭,就只有亲身去冒飞矢流石的危险去为民除害!”
    “众卿,这是朕最后的心愿了。”
    “望诸位,助朕收复幽州吧!”
    众将互相看了看。
    “干了!”
    赵匡胤上前单膝跪地道:
    “末将愿为先登!攻克幽州!”
    众人一看,纷纷开始请战。
    “臣请战!臣百发百中!”
    “我来!!!”
    “你不行,还得我!”
    郭荣望之,与赵匡胤对视一笑。
    ……
    【公元958年十月,派遣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
    【在地方上派驻“苗使”,清查土地亩数,然后按亩收税,甚至是至圣先师孔子所在的孔庙,也要交税,一个铜子也不能少!】
    【同时下诏:从此以后,每斛给耗一斗。】
    【一斛等于十斗,这政策即相当于允许从甲地到乙地存在十分之一的折损“斗耗”。】
    【在经济上,周世宗平均赋税,疏浚漕运,兴修水利,限制寺院,整顿钱币,鼓励商业。】
    【政治上,惩治不法官员,同时整顿行官员,改革行政机构,修订《大周刑统》。】
    【通过这些措施,周世宗既巩固了权力,又发展了经济,同时还整顿了政治秩序,为着手统一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大宋。
    赵匡胤望着天幕久久不言。
    他这一生,受到影响最大的两人就是郭家父子。
    周太祖即位当天就下诏,凡仓场、库务的掌纳官吏,不许收受“斗余、称耗”。
    这是将在规定的名目外,另立名目巧取民脂民膏的做法全部取缔。
    以前规定的进贡“羡余”制度,全部作废。
    “增羡入之数,收倍出之赋。”。
    羡余”也即“盈余”。
    是对地方官考核的指标之一。
    朝廷经营有预算,年底核算时都差不多用光。
    但地方官员在收租赋时,往往会超预算榨取,这就是“羡余”“盈余”
    地方官员再用这部分“羡余”上供皇帝,以求嘉奖。
    往往是“绢百万匹”的献给朝廷,而且还源源不断。
    周太祖的诏令点醒了他。
    这些表面上是“吃盈余”,奉献给朝廷,为朝廷节约支出、增加收入,应该称之为爱国之举。
    但实际上是害民之举,最后是加倍收租又克扣颁给。
    而周世宗的办法更让他明白了,什么叫不加赋也能让百姓得安生,国家有盈利。
    “他若不早亡……”
    一旁赵匡义接了一句。
    “当得汉高祖。”
    ……
    大明。
    “周世宗,可谓明矣!”
    朱元璋带着几分佩服之意。
    周世宗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他绝不允许让少数人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享福,无论他们的口号多么响亮!
    在少数衣冠楚楚的达官权贵与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间,周世宗毫不犹豫的站在穷人中间!
    “朕……”
    朱元璋心情激荡之下差点下令有样学样。
    但出逃的理智再次回来了。
    时代不同,不能硬融。
    五代之时,孔家不算什么,甚至文人也不算什么。
    周世宗有底气这么做。
    毕竟没有世宗给你们文人撑腰,你们还在五代武夫手里欲仙欲死呢。
    但现在不行了……
    朱元璋脸色阴晴不定起来。
    再看看……再看看……
    老朱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若后世大明文人有两宋的苗头。
    说不准咱还真得断断它的根儿!
    ……
    【公元956年,周世宗第一次亲征淮南,长江以北多数州县为后周所有,但未能攻下南唐重镇寿州。为与南唐水军抗衡,周世宗迅速制造战舰、创建水军。】
    【公元957年春,再次出征南唐,后周水军突入淮河,周世宗乘夜渡淮进军寿州。在水陆攻击下,寿州投降。】
    【同年秋,第三次出征淮南,连续攻取濠、泗、楚、扬等州,彻底摧毁南唐水军。】
    【公元958年,南唐割江淮间十四州六十县向后周求和。】
    【公元959年,周世宗亲自统军北伐。】
    【四月十七日,后周大军到达沧州,辽刺史王洪首先举城投降北伐,军队从沧州直奔辽境,辽军很多守将归降。】
    【四十二天内,兵不血刃,收复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宁、莫、瀛三州和十七县。】
    【五月二日,正当周世宗准备继续攻取幽州之际,其突然生病。】
    【五月三十日,周世宗率军回到汴梁休养。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
    【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于开封万岁殿病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
    【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七岁,由柴宗训生母之妹符太后听政。】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