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祸基于桂林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天幕上。
    八百名身穿平甲的将士沉默无声。
    六合靴穿梭在半人高的草丛中发出沙沙的践踏声。
    越过山丘,众人驻步眺望。
    为首的将军摘下头盔看着远方城池。
    “兄弟们,我们就要到家了!”
    画面定格在此。
    黑色的草书四字浮现其身旁。
    『庞勋之变』
    ……
    【公元868年七月,徐州军粮料判官庞勋率军反唐。】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坐在石墩上一动不动,身旁的李德裕同样低头不语。
    “从大中末年开始,连年叛乱不止……十年了。”
    “丞相啊……朕也是无可奈何啊。”
    李德裕依然不说话。
    但李炎明白了李德裕的意思。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同意。
    “来人,诏光王进宫。朕要宴请皇叔!”
    ……
    大唐宣宗时期
    李忱皱眉扶额。
    不提为什么会是他很讨厌的长子李继位。
    单单是这后续的这一连串变乱就足够头疼了!
    南诏到是可以先安抚一下拖一拖时间,这庞勋也可以看看后续掐灭苗头……徐州军虽然不好搞但也不是不能搞。
    现在最棘手的反而是那裘甫叛乱!
    什么盐贩盐帮,都是那些江淮土豪暗中扶持的党羽!
    有些贩私盐的盗匪甚至就是地主豪强本人!
    他们截留税赋,坐收盈利,难道官府还不能扫除他们了?!
    但事实是江淮一地的藩镇与其蛇鼠一窝。
    动,叛乱必起。
    不动,坐看吸血。
    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江淮不能有失!”
    ……
    【公元862年,因南诏攻克安南,唐懿宗命徐泗节度使招募士卒八百驻守桂林,三年一换,提防南诏。】
    【公元865年,桂林的八百徐州士卒驻守到期,请求回徐泗,但被徐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拒绝。】
    【公元868年,桂林士卒已驻守六年,再次请求回徐泗。】
    【都押牙尹戡对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说:“府库空虚,士卒返回所需路费太多,希望驻守桂林的士卒再多驻守一年。”崔彦曾采纳。】
    【驻守桂林士卒思归心切,听说要多驻守一年顿时大怒,于是杀害都将王仲甫,推举粮料判官庞勋为首领,擅自启程北归。】
    ……
    ……
    大唐。
    一帮子见过大世面的文臣武将算是再次见了一回世面。
    古往今来,岂有军人到边境服役朝廷派将领“押送”他们的?
    观其言察其行可知其心。
    在皇帝眼里,这些徐州将士就是祸害。
    所谓的每逢三年,朝廷就会安排其他军队前去轮换,更是一句托词。
    众所周知,西南瘴气严重,水土食物毒蛇猛兽,哪个都可以要了北方将士的性命。
    三年又三年,这摆明了是冲着弄死他们去的!
    可悲啊!
    大唐视将士如仇寇,那将士又会视大唐如何物呢?
    就算平定了这次叛乱又怎么平定朝廷那颗警惕防备的心呢?
    李世民与群臣愕然发现,大唐居然进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漩涡里。
    而这个漩涡正在撕扯着大唐。
    ……
    【桂林军一路杀回了老家,所过之处大肆劫掠,州县莫之能御,并于这一年十月攻陷彭城】
    【随后的日子,从四面八方前来投奔庞勋的人络绎不绝,起义军实力迅速壮大。】
    【唐懿宗调集兵马大举讨伐,但却损兵折将,副主帅戴可师在都梁遭叛军伏击,戴可师战死,所部三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所有武器、粮草、辎重、车马全部落入叛军之手。】
    【公元869年九月,庞勋率起义军二万西出,袭破宋州南城,又渡汴水,南攻亳州。】
    【唐将康承训引步骑八万,使沙陀部落朱邪赤心率数千骑为前锋,追击庞勋于亳州,起义军大败,全军覆灭,生脱者才千人,庞勋也在此役中战死。】
    ……
    大明。
    “庞勋兵变之前,唐朝藩镇的灾祸只限北方,吐蕃的灾祸只限西方,宦官朋党的灾难只限于朝堂。”
    朱元璋看着逐渐平复的大唐疆域图,语气淡薄:
    “如果从徐州向丁陵画一条线,就可发现面积占大唐疆域一半的江淮地区在宣宗之前始终保持安定。”
    “关中之地在隋文帝时就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了,更别提又遭到吐蕃破坏。”
    “晚唐之时能仰赖的只有江淮粮运。”
    “江淮的安定就是朝廷安定的保障。”
    “而大中末年,江淮之地就一个接一个爆发兵变,这庞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