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秘折制度·多伦会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他认为皇权应该与整个官僚体系直接沟通,所以黎明前就起床阅读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章。】
    【同时建立了秘折制度。】
    【他巧妙的把宦官内务府变成了满足自己需求的私人机构,让旗人与包衣在里面任职。】
    【包衣来自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辽东征战时俘获的那些汉人战俘。】
    【最聪明和最有进取心的包衣们不是被提拔为帝国侍卫,就是进了内务府当差。】
    【他们成了皇帝最理想的仆从。和宦官一样,他们的地位完全是主子的恩赐,所以都极为忠诚。】
    【不过,因为包衣并未净身,所以尊严并未受辱。】
    【而且,包衣与满洲人旗兵的密切关系,还能防止他们得罪贝勒。】
    【因此,他们很快便成了康熙的心腹耳目。】
    【被安插在各省的包衣,必须把他看到的诸如官员能力、民情反应和军务等事务,如实汇报上去。】
    【这也导致,六部有时就是负责传达皇命的中转站而已。】
    【各省巡抚的权力,也被数名直接向北京汇报情况的总兵、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官员牵制。】
    【旗营将军、绿营统领、巡按道台、藩司衙门和监察御史都有直接联系中央的渠道,有些甚至还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评价S级·得五分】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完全忽视了那些搞怪的话语,直接看透本质。
    “高明。”
    “既能了解下面情况,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好,又不会像明代厂卫制度弄的人人自危,有密折专奏权的臣子脸上也有光彩。”
    “又相当于直接连接了地方官员与皇帝个人的交流通道。”
    刘秀下意识的拿他与明朝皇帝对比了一下。
    “看来,清朝皇帝不会文官集团牵着走了。”
    刘庄看着康熙身边那一堆奏折,摸了摸胳膊。
    “这么事无巨细……”
    “可有得累了。”
    ……
    【外交策略:开放海禁。】
    【清代初期,清朝实行非常严厉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
    【到康熙年间,因为收复台湾,海禁结束,商人可以出海贸易。】
    【也是在康熙年间,清廷在广州、厦门、宁波、上海设立了四个海关,管理海外贸易,史称“四口通商”】
    ……
    天幕上。
    曙光照耀草原。
    数万清军列阵以待。
    头戴镶有貂皮的头盔,康熙佩带挎刀和弓箭。
    他坐在御帐外的虎皮宽椅上。
    两边的号角声大作。
    一众骑兵大呼前进,万马奔腾。
    ……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乌兰布通之战后,蒙古草原的势力版图被重新划分。】
    【因噶尔丹仓皇败逃,大清气势如虹。康熙趁热打铁,挥师北上,邀约蒙古各部王公会盟。】
    【康熙三十年(1691)四月,康熙帝亲率官兵到达距北京八百里的多伦诺尔驻营。】
    【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营帐,以康熙帝大营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
    【从五月初一日到初六日,进行会盟。】
    【其主要内容为: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
    【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
    【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四十九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
    【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因多伦诺尔蒙古语为七溪、七星潭之意。】
    【所以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
    【康熙后来表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又言:“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
    【而多伦会盟也是蒙古国官方历史里元朝灭亡的时间。】
    【评价S级·得五分】
    ……
    大秦。
    沉默……
    这话也没法反驳……
    草原那一片确实一直天不服地不管的……
    嬴政深吸一口气。
    且不管他,先记下来再说。
    后面要不要按照清朝这个路数收复草原,那就是后代子孙的事了。
    自己要吸取教训。
    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在自己这里有个决断的。
    ……
    大汉。
    “你说就说……”
    刘邦很不满意这些人的臭毛病。
    “怎么一个个总喜欢拉踩呢!”
    “你看乃公什么时候拉踩过别人!”
    “三皇五帝和秦汉招你惹你了。”
    吕雉眼角一挑,轻笑一声。
    “怎么?”
    “难受了?”
    “想起白登之事了?”
    刘邦眼睛一翻,身子一扭,屁股冲她。
    烦人!
    ……
    大元·世祖时期
    啃着大棒骨的忽必烈猛得一愣。
    “蒙古国?”
    我大蒙古居然这么持久!
    “嗨呀,还得是我们草原健儿!”
    手中骨头一扔,忽必烈高兴道:
    “蒙古存在的时间比什么匈奴突厥可长多了!”
    “比汉人朝代存在的时间都长!”
    “果然……”
    忽必烈眸中精光一闪。
    “我们黄金家族才是刘氏正统!”
    众人齐齐低头。
    您可忘了这事儿吧!
    ……
    大明·天启时期
    “唉……”
    朱由校看着天幕一阵的唉声叹气。
    其实大明也有搞这种多伦会盟的机会的。
    宣德六年,被成祖打残的鞑靼跑到漠南向宣宗求救。
    没管。
    两百多年……
    统治蒙古的最佳时期恐怕就在那时了……然而……
    “唉……”
    “禁锢于华夷之辨,也就没了临机应变的本事……”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