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朱由校:都把心肝晒一晒,拾掇拾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曹魏。
    刘备微微遥敬一杯,一口饮下后,叹声道:
    “天下哪有那许多的文武双全之才啊。”
    “对于一个能够贴近百姓的官员,一个能够给前线的军队提供无限支援的官员。”
    “也不能奢望他还能做得更多了。”
    曹操看着杯中青梅,突然道:
    “玄德,你说熊廷弼会不会再度起复。”
    刘备一时间没弄懂曹贼是何意。
    他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认真道:
    “朝廷如果还想要辽东之地,就一定会再次起复熊廷弼。”
    “毕竟熊廷弼实实在在的守住了辽东,这是有目共睹的。”
    曹操看着目光清澈的刘备,突然明白了诸葛亮那些人为什么会那么死心塌地的追随他。
    “那你有没有想过,皇帝的颜面怎么办?”
    “那些道德君子的颜面,又该怎么办?”
    刘备抬眼看向天幕,面色如常。
    “他们的颜面不重要。”
    “辽东之地不容有失。”
    ……
    天幕上。
    金銮宝殿内!
    年少皇帝脸色通红!
    “丢人啊!”
    朱由校拍着手边的扶手,咬牙切齿的恨声道:
    “说话!说话啊!”
    “三个月前不都是挺能说的吗!?”
    殿内大臣们一个个低着头,像只鹌鹑一样不言语。
    “你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说熊廷弼多么多么无能!犯了多少多少错误!把那个辽东折磨得惨不忍睹!”
    朱由校气的走下龙椅,指着满朝文武道:
    “可是人家至少没有把辽东给丢了!”
    “你们选的袁应泰呢?”
    “去了一个月就把辽东送给贼酋了!”
    “这都快打到北京了!”
    “别以为朕年少就不知事!”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帮人,牙齿咬的吱吱响。
    “一个个的,都把你们的心肝肠肺翻出来,晒一晒,拾掇拾掇!”
    ……
    【辽沈陷落,京师大震,自辽东战事以来,帝国首都北京第一次实行戒严。】
    【十六岁的天启皇帝痛定思痛!】
    【他下诏痛斥并惩处当初口无遮拦、罗织编造罪名弹劾熊廷弼的官员,告诫文武百官,要求他们“洗涤肺肠,一心君父,共佐时艰”。】
    ……
    {康熙:他说的,都是我的台词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才是来者?}
    {说实话,大明文武除李成梁外,很少有人拿努尔哈赤当回事儿,大多将他看成草寇土贼山大王,饥则寇掠,饱则弃余。}
    {用当时人们喜欢的一个词形容,是个饿贼——饿了就来抢,抢完了就跑。}
    {但迁都辽阳之后,就开始建设自己的政权了。努尔哈赤甚至一度做出了“恩养汉民”的承诺,虽然执行得不怎么样,甚至很糟,但毕竟显示出他已经不是那种草莽英豪之流了。}
    {而此时的明廷……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将会一再有机会看到在一个污浊的社会里,想要保持洁净的肺肠已属不易,若想将已经肮脏的肺腑洗涤干净则更是艰。}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皱了皱眉头。
    “他们又再胡言些什么?”
    胤礽猜测道:
    “可能是戏文吧。”
    皇帝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少看那些没用的,多读经史子集,那些才是圣人学。”
    胤礽脸色不太自然,口中称是。
    ……
    【为了敦请熊廷弼复职,天启皇帝两次下诏罪己,话说得十分恳切,并派员专门前往转达自己的特别命令。】
    【六月初一,熊廷弼复职。】
    【而他复职后,日子却比以前更加难过。】
    【万历临死前两个月说的那句话:“辽东患在文武不和”,不但应验,而且直接应到了熊廷弼本人的头上。】
    ……
    大宋。
    赵匡胤擦了擦手上的灰尘。
    叹气道:
    “党争啊……”
    “不管一开始心中有多少道德仁义。”
    “但最初那些拥有理想的人凋零殆尽,最后都会从激浊扬清,久历污渠而变浊。”
    “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的标准,不再拥有才能与胸怀。”
    “只是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埋头党同伐异罢了。”
    “熊廷弼这一起,怕是再难有平稳之日。”
    赵德昭不明白。
    “熊廷弼对待辽东战局如掌上观文,朝廷见辽东再次安稳难道还会再次前功尽弃?”
    赵匡胤看了他一眼,无奈道:
    “不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强盛,也不是因为其咄咄逼人而导致的辽事败坏。”
    “熊廷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