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宋真宗功绩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宋真宗赵恒】
    【军事成绩:宋真宗在对外战争中的胜率还是挺高的,与辽国大小战争九次,胜七次。与党项各有胜负,战绩均平。】
    【又引鲍河水经长城口到雄州,以隔限辽骑。】
    【建山外四寨,控制了陇山以西进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增强对党项西北方的军事防卫。】
    【但抛弃了燕云十六州与灵州的归属也是事实。】
    【评价E级,得零分】
    ……
    ……
    大汉。
    刘邦侧躺在榻上,支着额头翘着腿。
    “他的选择倒是可以理解,很多普通人都会这样做。”
    “可他是皇帝,做的事情代表整个国家。”
    小刘恒端坐一旁,冷静道:
    “其实澶渊之盟交岁币有一部分是正确的。”
    刘邦吕雉侧目而视,刘盈神游天外不知想着什么。
    被两大佬盯着看,还未成为完全体的小刘恒稳了稳心神道:
    “东夷齐鲁、南蛮荆楚。”
    “三代之时都是蛮夷之辈,但近千年过去也都成了中原之地中原之民。”
    “南北朝的五胡游牧最后也成了大唐子弟。”
    “若是中原王朝出少量钱能养出一个汉化游牧的稳定局面,其实就省下了修长城面对草原诸部无休无止的寇边的情况。”
    “消除战争,百姓也可以不用加税加赋、流民失所。”
    刘邦静静的看着小刘恒,他十分欣慰。
    “你能心心念念皆是百姓朕很欣慰。”
    “百姓不想打仗,朕也不想打仗。”
    “除了像刘彻那样不知民间疾苦的,没有人喜欢打仗。”
    “但是恒儿啊,你讲理的前提下是自己要有实力。”
    “不然,那回纥就是一个例子。”
    ……
    【制度建设:即位之初,宋真宗下诏“国家大事,足食为先”。
    而且他也努力践行自己的诺言,制定了“预买绢”的政策。
    朝廷于青黄不接之季,预先贷给百姓钱,帮助百姓解决春耕时节农耕生产问题。
    到收获之季让百姓以家庭副业的产品绢、绸、布、丝绵等偿还。
    这样在开始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
    大明仁宗时期
    “预买绢这个政策原本是好的。”
    朱高炽裹着一层羊毛毯,捧着热气腾腾的茶杯。
    “它原是民户自愿预卖,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官定钱、绢比价越来越远离市面上的均价。”
    “朝廷资金困难,改用盐等杂物代替现钱,或者拖延发放时间。”
    “百姓不愿接受,就强行摊派。”
    “到宋仁宗时,预买绢已成为一种官民间不平等的交易。”
    “神宗时,正税并和预买绢三万匹,把预买绢与正税田赋中的绢一并计算,成了常赋。”
    “到了宋徽宗时,哼,更是成了白取。”
    “国家完全不向百姓支钱,却照旧额向百姓征收绸、绢、布,稍后又将和预买绸绢布中的一部分折征现钱。”
    “完全成了田赋的附加税。”
    朱瞻基闻言,迷惑不解。
    “那这预买绢……也不是个好的呀。”
    朱高炽微微饮了一口茶汤,叹声道:
    “其实还是个好的。”
    “就是宋朝情况太特殊。”
    “宋真宗的民生治理其实很好,但他也留下不少以后频繁花费的口子。”
    “偏偏晚年把神道设教当成治理国家的道路。”
    “积蓄挥霍一空。”
    “朝廷想平复粮价都做不到。”
    “因为啊……”
    父子俩异口同声道:
    “没钱!”
    ……
    【颁给职田,宋代以国有土地颁给在职地方官职田,作为在职地方官的特殊津贴。】
    【将太祖、太宗时期所施行的法度及其精神加以总结概括,称为“祖宗典故”或“祖宗之法”,而且将其奉为治国理事的圭臬。】
    【下令官员俸钱一律支给现钱,在此以前,俸钱是折支实物的,实物定价很高,官员俸钱名实不符。】
    【规定在京官员按原额十分之六、外地官员按十之四支给现钱,虽然从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却名实相符,官员们并不吃亏,且消除了混乱。】
    【次年,他令颁布宦官俸禄标准,在此之前,宦官俸禄没有定制。】
    【公元1012年,定百官俸诏,以普遍增加俸禄的名义颁布了新定的百官俸禄数额。】
    【宋朝官员俸禄管理开始纳入正轨。】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明。
    换了一身粗布麻衣,朱元璋一手扛着锄头一手挥动斗笠。
    “宋真宗刚即位时亦号贤君。”
    “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