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唐宣宗功绩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石桌上。
    西湖池上的风推着凉意略过望云亭。
    我不知这些对吗?
    但对不等于好啊。
    终究是旁支继位……
    坐稳这个位子才是最重要的!
    坐不稳,一切休提。
    而想坐稳就要有所取舍。
    李忱突然想明白自己未来为什么要重蹈长生药这个覆辙了。
    “朕,不甘心啊。”
    ……
    【外交策略:册封黠戛斯可汗使,册立渤海国王,安西回纥庞勒可汗遣使入贡,日本国王子入唐朝贡。
    公元850年,在西川节度使杜的建议下,唐宣宗决定大幅削减对南诏的赏赐。
    当年冬天,南诏便没有再向唐朝纳贡。
    之后的几年中,南诏不仅在给唐朝的文书中屡屡出言不逊,还时不时出兵骚扰唐朝边境的安南、西川等地。
    两国关系就此破裂。
    评价C级,得两分】
    ……
    大唐。
    “朕念他们南诏自高宗时便归附大唐,动了善念才准他们六诏合一。”
    李隆基屈膝坐在大殿门槛上,看了眼手上的奏疏,又看着天幕冷然道:
    “不成想是养虎为患……”
    一旁的高力士则附身道:
    “陛下,阁罗凤围杀张虔陀,恐怕事出有因。”
    李隆基扶膝起身,抖了抖手上的纸张,意有所指道:
    “也许吧。”
    “但哀牢蛮反复无常,借此出师也可给后世子孙了却一件大事。”
    “命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出戎、州,往击南诏!”
    ……
    【民生经济:公元849年,武宁军乱,驱逐节度使李廓。
    公元851年,蓬州、果州一带百姓发动起义。
    公元855年,浙东军乱,赶走观察使李讷。
    公元857年,容州军乱,驱逐经略使王球。
    公元858年四月,岭南军乱,囚禁节度使杨发。
    五月,湖南军乱,驱逐观察使韩。
    六月,江西军乱,驱逐观察使郑宪。
    同月,安南民变,当地蛮人勾结南诏发动叛乱。
    七月,宣歙军乱,驱逐观察使郑熏。
    尽管大中后期官府将盐税牢牢抓在手中,宣宗甚至设置两盐池使,专门管理安邑、解县的盐税,但其带来的收益也不过是宪宗时期的一半。
    评价D级,得一分】
    ……
    大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一年内就在全国各地发生接连不断的变乱,深深明白了李忱治国十多年所交出的成绩。
    变乱发生的频率是和李忱在位的时间成正比。
    越到后期越是频繁,国家越不太平。
    颠覆之危近在眼前。
    ……
    【用人识人:据说宣宗选择丞相是在宪宗的神位前祈祷后射箭,射中哪一个,就任命哪一个当宰相。
    这话或许是无稽之谈,但纵观宣宗的满朝文武,的确尽是庸碌之辈。
    评价D级,得一分】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捻着一朵素白,嗅了嗅。
    “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梅直讲的诗总是这般闲肆平淡。”
    “就像唐书中的大中之政一般。”
    “四海承平,百职修举,中外无政,府库有余赀,年谷屡登,封疆无扰。”
    “但朕如今才知,宣宗之时并不如唐书所讲那般。”
    “欧阳参政,你博古通今,可知天幕所言是否非虚?”
    欧阳修抿了抿嘴唇,看了一眼还在欣赏龙柏花的皇帝,沉声吐气道:
    “宣宗时,边有藩镇数逐其帅守而不能治。”
    “内有宦者握兵柄,制国命如自如。”
    “但天下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十三年。”
    “此皆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
    “后人唯继以懿、僖不君,唐室坏乱,是以人思大中之政为不可及。”
    “然,宣宗一朝共有宰相二十二人。”
    “李德裕、李让夷、郑肃、李回四人为武宗留任。”
    “宣宗亲任命宰相为十八人。”
    “其中掌利禄者多达十三位,除裴休、魏谟外,其他十一位的任期仅有数月或一年左右时间。”
    “这说明,宣宗之时的财政已颇为严重,却再也没有涌现出像杜佑、杨炎、刘晏这样的理财名臣。”
    “惊服群臣,小过必罚,大纲不举。”
    “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务。”
    “不能与众贤臣共天职。”
    “此宣宗之过也。”
    赵祯看着手中洁白似雪的白鹃梅,听着欧阳修的话。
    心中又想到了那一位倔强的老臣。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髻子横插荆钗,袍袖上墨迹斑斑。
    白发老翁的凛然之语久久不能忘怀。
    但不能忘怀的,又岂止是他一人呢。
    ……
    【后世影响:大中之治,小太宗。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十三分】
    ……
    宋朝骂宣宗骂的真狠啊。
    简单分析一下,宣宗的一切行为模式都基于一个目的,维护自己的正统性。
    至于史书里写的什么“明察沈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
    ……可能是我眼拙了没看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