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玄宗退位·千古一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大汉·景帝时期
    “阿嚏!”
    刘启揉了揉鼻子。
    一旁的小刘彻正啃着猪头,突然打了一个寒颤。
    然后看着刘启认真道:
    “阿父,若是你没平定七国之乱,大汉是不是就亡了?”
    正揉着鼻子的刘启身体一僵,随即目光不善的看向小刘彻。
    小刘彻话一出口就后悔了,悔的肠子都青了的那种!
    “阿父,刚才那话其实不是我说的……您信吗?”
    小刘彻猪头也不啃了,抬头张着油乎乎的小嘴,诚恳的对刘启说道。
    刘启同样诚恳的看着小刘彻。
    “朕不信。”
    “哦……那阿父你能下手轻点吗?猪肘子彻儿还没吃呢。”
    “朕尽量。”
    “哦……那我还是跑吧!”
    “!逆子!站住!放下猪头!”
    一旁的王皇后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小刘彻抱着猪头跑,刘启拿着猪蹄追。
    未央宫内,烤乳猪的香味四散开来。
    ……
    大汉·成帝时期
    刘骜对李隆基的表现只有四个字。
    嗤之以鼻孔!
    装作以作样!
    你就是怕死!
    呸!
    你也配得真爱!
    赵合德抱着孩童,看见用鼻孔看天的刘骜一脸嫌弃。
    “陛下你干嘛?”
    “这模样好蠢啊!”
    刘骜骄傲的脸一僵,虚着眼瞥了她一下。
    “你不要仗着有朕的宠爱就无法无天!朕是天子!有威严的!”
    赵合德哄着小刘秀,无所谓的应答着。
    “哦。”
    刘骜气的站起身来。
    “你哦是什么意思?”
    “你不要以为!……”
    赵合德头也不回的淡淡道:
    “奏折批完了?”
    “蹬!”
    刘骜捂着胸口后退一步。
    “大臣都见了?”
    “蹬蹬!”
    连退两步!
    “要不你来看孩……”
    “朕走了!”
    不等赵合德话出完,刘骜扭身就走!
    看孩子?开玩笑吧!
    ……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天上的一幕只有一个评价。
    “高纬荒唐,却真爱冯后。”
    “不似他,令人作呕。”
    ……
    天幕上。
    年老的帝王与玉冠男子对视一眼。
    随后两人背道而驰。
    帝王乘坐车辇,随着浩浩荡荡的仪仗南下成都。
    男子骑着骏马,身后跟着两千兵马北上到灵武。
    ……
    【六月十五日,太子李亨决定留在北方抵抗安禄山。李隆基则是继续南下。】
    【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
    【改年号为至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
    天幕上,
    本为一张表格的评绩突然分成左右两份。
    左边的面板微微亮起,展现出前半生的功绩。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限定版】
    【军事成绩:对内收复失地,对外开疆拓土。
    掌控长城以北,重开丝绸之路。
    盛唐三十余年不闻战事。
    评价S级,得五分】
    【制度建设:对内轻简官员、肃清吏治,对外改革军制、稳边拓土。
    设置采访使,监督考核地方。检田括户,打击士绅豪强。
    编定礼制、律法,开放文化、私学。
    发展科学,重分历法。
    评价S级,得五分】
    【外交策略:亚洲各国尽皆臣服上贡“万国来朝”。亚洲各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络绎于途。
    评价S级,得五分】
    【民生经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口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人。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评价S级,得五分】
    【用人识人:起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为相。
    使得朝政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得开元盛世。评价S级,得五分】
    【后世影响:开元之盛,亘古未有!评价S级,得五分】
    【总分:三十分】
    ……
    {这面板,一点不胡说!谁看不迷糊啊!}
    {你就看他前半生,确实可以称为千古一帝,他不仅是靠能力上位。}
    {开元盛世的盛世还是农业社会唯一的一种盛世,即四海宾服,世界各地的人前来学习文化,一个长安堪称国际大都市。这是其他盛世比不了的。}
    {李隆基前期真是很开明,出席漕运开通仪式,百姓们高喊“三郎当殿坐”,李隆基不生气还很高兴。}
    {梨园有乐人直呼李隆基小名并且吐槽李隆基太严格,李隆基也是一笑而过,前期和后期真的不太像同一个人。}
    {他刚刚接手大唐的时候,大唐其实非常萎靡,在上层的权力争夺中政治和经济已经荒废差不多了,硬是李隆基重建起来的。}
    {一个站在蝗灾前线生吃蝗虫的圣人,后期硬生生是把大唐给作死了。}
    {唉,唐玄宗什么都好就是太能活了,如果将他的二十年阳寿平均分给唐太宗和唐高宗就好了。}
    {李世民晚年不也开始昏了……}
    {汉武帝倒是个例外,晚年昏庸过一段时间后清醒过来了。}
    {唐太宗是死前清醒过来了。}
    {唐玄宗啊……多好的皇帝啊,就是死的太晚了……}
    ……
    啊啊啊啊!好烦啊!
    李隆基!前后判若两人!
    怎么判定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