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力挽狂澜之主·唐宪宗·李纯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唐宪宗·李纯】
    【军事成绩:平定藩镇,重定大唐。评价A级得四分】
    ……
    大唐。
    李世民靠在手旁的凭栏,望着天幕深深的叹了口气。
    安史之乱起至此,历经五代皇帝。
    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
    大唐不是在平藩,就是在平藩的路上……
    虽然前面几个小子的一些手段粗糙至极、愚蠢至极,但其中也有几分是时运不济。
    ……最大的时运不济就是是李隆基的后代……
    唉!一众守成之主碰到如此棘手的天下,能缝缝补补坚持到如此也算是竭尽所能了。
    可惜这宪宗……
    “自满自得,自断慧命!”
    李世民颇有几分怒其不争,居然让一宦官给暗杀了?!!
    死的就是……窝囊到极点了!
    “只望后代子孙能继前人遗志。”
    “重振大唐……”
    ……
    【制度建设:公元809年,在宰相裴垍的建议下,唐宪宗下旨改革赋税制度。
    元和初期,各地的地方税收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上供、送使和留州。
    宪宗下诏“天下留州、送使物,一切令依省估”,三部分并为两部分,将原来的送使钱物则归入了国库。
    同时规定,各地政府所需的费用从当地首府所在州的税收中支取,如果不足才可以征收其他州县的赋税。
    这样一来,不仅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实力,也使得国库日渐充盈起来。
    并且将宫中资财悉数转入国库左藏库,将私财转为公有,由国家统一管理。
    评价B级,得三分】
    ……
    大宋·真宗时期
    紫宸殿殿内。
    斜倚在坐榻上的赵恒看着眼前的老头默默的翻了个白眼。
    “无论哪朝哪帝,想要增强国库的途径无非两条,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一身紫袍玉带,执着笏板的寇准一板一眼的进言着。
    “自古以来,足用无不来源于节俭。”
    “倘使君主不以珠玉为贵,一心一意地对百姓劝课农桑,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富足了。”
    “如果天下百姓富足了,天子怎么会不富足?”
    “反而言之,如果百姓们尚食不果腹,君主想要富足也是不可能的。”
    赵恒忍了实在忍不住了。
    “寇卿啊,你到底想怎样啊?”
    寇准默默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开口道:
    “臣想劝陛下一如唐宪宗前期励精图治一般,能开源节流。”
    “拒歌舞乐伎,不以一己之乐,使国家陷于剥肤槌髓之地!”
    ……
    【外交策略:筑临泾城成,从此吐蕃不敢侵泾原。置宥州,防遏回纥,安抚党项。
    诸藩国朝贡依旧。评价B级,得三分】
    【民生经济:任用李巽处理财政,李巽上任之后“掌使一年,征课所人,类晏之多,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
    免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福建等地区掠卖良人为奴婢。
    谷价低落,米一斗只值钱二文。
    但民户还是继续在逃亡,而逃户应负担的税额摊派给比邻,以致比邻也跟着逃亡。
    评价B级,得三分】
    【用人识人:前期任用贤臣良将得元和中兴,后期信任宦官方士死于非命。评价D级,得一分】
    【后世影响:元和中兴,遏止了大唐自安史之乱开始的衰败。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十七分】
    ……
    {元和中兴,宪宗先讨西川、浙西两镇,再平淮西、淄青,成德归附且魏博效忠。西南、东南、南方和东北几乎被重新统一!}
    {大唐的颓势止住是宪宗力挽狂澜的结果。}
    {对元和中兴印象不深,就记得刺客在首都当街杀丞相和太尉,然后白居易就因这件事被贬江洲写了名篇琵琶行。}
    {韩愈因为佛骨表贬到潮州写了示仔孙湘和讨鳄鱼书,反正我感觉宪宗后边挺昏庸的,但刚刚即位时真是天降猛男(狗头)}
    {磕丹药这个真是始皇帝开了个坏头。}
    {宪宗的死因没那么简单,毕竟宪宗当时才四十三,就他的前辈太宗吃丹药也吃了两三年,晚年还征高丽无果,甚至可能还有非常大的心理负担,大概四十大几岁吃的丹药还活到了五十二岁。}
    {还有嘉靖,这个吃了二十多年丹药才死,应该不用多解释。}
    {宪宗才吃两年左右,甚至在正月初一刘悟还见了李纯,告诉外人宪宗虽然有丹毒但问题不大,结果第二十七日人就莫名其妙突然死了。}
    {而且无论旧书、新书、资治通鉴,记载都朦朦胧胧的,有的肯定,有的不肯定的,搞得自相矛盾,你说这没隐情我都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