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执掌大酒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家族’的名片。相信很多游客和市民,走到这里都会说“这是林正杰投资的”、‘这是林氏家族的产业’。
    这就是地标性建筑的影响力!
    5月初旬,怡和、怡策和置地3家公司宣布停牌。
    怡策宣布以每股9.15港元的价格,购入新世界、长实、恒基、泰富及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总发行股数的9.2%,涉资19.22亿港元。
    烽火骤起的置地收购战突然熄灭战火,市场人士大为失望。怡策增购这9.2%股权,使其所持的置地股权由25%增加到34.2%,既未触发全面收购,又大大强化了控股能力。
    华资财团为什么这么快地退出收购?
    华资财团均守口如瓶。
    市场人士揣测:
    一,怡和己作好反收购的部署,若强行收购,代价过昂,并且还不一定能取胜,因为怡置系毕竟是国际性特大型集团公司;
    其二,据说是新社香港分社建议放弃,不要穷追猛打将怡置系彻底逼出香港,这会引起香港其他英资财团的恐慌,对平稳过渡不利。
    华资财团售出9.2%置地股,套现19.22亿港元。华资财团所获的纯利并不算多,这也不是他们苦心积虑收购的目的。
    泰富集团。
    作为参与者的林正杰,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忍不住摇摇头。
    实际上这一次收购,他一开始就不看好,政Z原因其实是其次,毕竟新社最多也就是建议,华资财团的大佬们未必肯听。
    真正的原因还是置地是庞然大物,华资财团只想收购35%以下的股权,而不想耗资200亿以上的资金全面收购。而且,怡和确实已经部署反收购,甚至这一次汇丰可能也站在怡和那边。
    综述,失败是各方面因素导致的,而不是某一个原因。
    当然也是林正杰没有出全力,如果让他来担任主力的话,可能这次收购就成功了。
    而林正杰的考虑,也和新社考虑差不多,不希望把英资逼上绝路,从而导致香港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大打折扣。他是将自己定位于‘香港商界总督’身份,来思考这个问题。
    他收购大酒店,也并没有将嘉道理赶出大酒店,他的股份基本都是来自梁氏家族,相当于‘维持华人持股比例’,唯一的区别是就是林正杰获得选举胜利。
    而股灾后,林正杰只是让自己的女人为代表,稍微炒高一点大酒店股权,让嘉道理家族增持不那么顺利,避免他们的持股也到30%。
    其他方面,大家合作很愉快。
    综合起来,林正杰如今所有的收购,事情都没有做绝,而是真正做到了‘有钱一起’,包括中巴、九巴的创立家族,如今都占了便宜。
    他们虽然失去控制权,但好歹也赚了钱的。
    大酒店的董事局会议上,林正杰意气风发的坐在主位,米高嘉道理只能坐在副主席位置上,总裁则依旧是嘉道理家族的‘家臣’谢尔顿担任。
    林正杰登上大酒店的主席后,并没有大肆改组管理层,仅仅是安插了一个负责地产和证券的负责人,由泰富集团的高级职员调过来的。
    他如此做还是‘八七股灾’后,以大酒店需要加强投资物业和证券的名义,安插自己的管理层。因此,泰富集团成功在大酒店的地产和物业上,安插了一个实权派的‘二把手’。
    而大酒店地产业务及物业,原来就有:浅水湾影湾园、影湾园商场、圣约翰大厦、山顶缆车、海港企业、半岛会所管理及顾问、大班洗衣。
    而泰富集团委派的高层,不仅可以插手上述业务,亦全权负责‘八七股灾’后的抄底地产和证券业务,大概投资了3亿港币出头。
    今天,林正杰提出召开董事会,自然有更大的商业活动。
    他在会议室上,意气风发的说道:“我觉得大酒店未来的目标,应该是将纽约、比利华山、曼谷的半岛酒店业权全部买下,增加大酒店的实力。”
    这三座半岛酒店的管理权是属于大酒店,业权只有部分是大酒店的,所以林正杰想提前促进这件事,增加他在半岛酒店的影响力。
    去年底,让大酒店介入投资物业和证券,也是想提高自己在大酒店的影响力。
    前身的嘉道理家族过于保守,以至于二十一世纪后,发展远不如刘銮雄和罗旭瑞;而在这两人狙击大酒店的时候,两人只能仰望大酒店。
    米高嘉道理有些皱眉,他后来也确实想过,有林正杰这样的人来合作,大酒店说不定有更好的发展。但很显然,林正杰如此激进的发展方式,他还是很不适应。
    所以,他马上说道:“收购三家半岛业权是好事,但三家半岛的剩余业权可是非常昂贵,大酒店目前根本支付不起。”
    有董事也点点头,刚才他们也点头,总之觉得两个‘大股东’都说得没错。
    林正杰说道:“既然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