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收购新加坡置地】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股票。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泰富集团放弃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可能一两年都涨不到2.6新币每股。
    新加坡的罗富齐父子公司,也算是一大助力,他们也帮着说服哪些投资机构,将手中的股票卖给泰富集团。
    “林生,又有一家投资机构,售出他们手中的2.8%股权,如今我们已经手持23.5%的股权。”罗富齐父子的负责人菲利普,向林正杰汇报道。
    “很好,再接再厉,我们争取一个月时间完成收购。”林正杰满意的说道。
    这是一个既公开又隐匿的捕猎行动,公开的是,大家都知道泰富集团在进攻新加坡置地;隐匿的是,外面的人不值得他们已经持有多少股票,进展如何。
    此次收购的核心只有三人,林正杰、何方塘、飞利浦,只有他们三人知道具体的持股,其余哪怕是内部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持股。
    因为他们的收购不仅从市场上收购,而且也从投资机构上收购,是在双管旗下。
    陶伯欣有些焦虑,他不知道对手已经持有多少股权,此时他也明白林正杰的实力,绝不是他能抗衡的。
    “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被别人如此轻易而举的拿下,股市真是一个双刃剑!”他发出这样的感叹。
    “老板,联合工业的总裁黄鸿年先生希望拜访你,他正在外面!”助理走进来汇报道。
    陶伯欣有些意外,心想这位依靠资本运作起来的富二代,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对于他来说,还是看不起这种富二代的。
    不过他还是说道:“请他进来吧!”
    不一会,黄鸿年走进来,谦虚的说道:“陶老,晚辈黄鸿年,父亲是黄奕聪。早就听闻陶老是新加坡的商界传奇”
    一见面,黄鸿年就非常推崇陶伯欣。
    陶伯欣也比较吃这一套,上次林正杰夸奖他的时候,他更是有些洋洋得意的心境。
    虽然他讨厌黄鸿年这样靠资本运作的富二代,但此时还是说道:“黄先生也不赖,可谓虎父无犬子,能自己打拼下如此成绩,相信令父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他的儿子没有什么业绩,所以此时也算是真心的。
    见时机成熟,黄鸿年趁机说道:“听闻最近香港财团在恶意收购新加坡置地,我们联合工业愿意助力陶老,联合发起反收购。”
    陶伯欣心中感叹,猛虎来了,狼也来了,不过他还是冷静的说道:“怎么个联合法?”
    如果能让狼赶走猛虎,他又能制服狼,那么还是可以考虑的。
    黄鸿年说道:“由我们联合工业在世面上收购约30%的股权,加上陶老你手中的21%股权,这样我们就宣布获得胜利。收购之后,陶老你继续做董事局主席,晚辈愿意跟着你学习,做你手下的总经理。”
    陶伯欣思索着利与弊,他当然知道黄鸿年也不安好心,但似乎这对他都没有影响。不管是谁胜利,似乎都是炒过他的股权。
    良久,他决定选择和黄鸿年短暂合作!
    “好.”
    几天后。
    新加坡联合工业和陶伯欣家族宣布,合组财团,并对新加坡置地发起反收购,溢价20%的价格,即每股2.72港币每股。
    一时间,精彩的戏码加强起来,两地媒体纷纷报道这一盛况。
    而那些手持新加坡置地股票的股民,纷纷陷入狂喜!
    “龙蛇大战”媒体们纷纷用这个词汇来形容。
    谁是龙,谁是蛇,自然不言而喻。
    作为华人首富,香港第一大财团,林正杰和泰富集团自然是过江猛龙。
    当天,林正杰从香港赶到新加坡,他不能一直守在新加坡,所以安排好就会回香港。
    好在香港岛新加坡很久,一天往返都来得及。
    在泰富集团的新加坡分布。
    林正杰仔细听取了何方塘、飞利浦的汇报,脑海里思索着对策。
    他没有想到,联合工业会插一手。
    黄鸿年他是晓得的,前世就是牛人一个,在新加坡资本运作非常成功,九十年代又跑到内地,一下子打包了几百家政府的企业,然后各种运作、重组,吹得很神话。
    但资本运作只能是一时的荣光,要想恒远,唯有经营。
    林正杰收购的企业很多,但每一个企业都被他发展得非常好,投资者赞他是‘点石成金’本领,这个才是关键。
    “对于黄鸿年这种擅长资本运作的人来说,不需要取巧的方式,直接出一个他们出不起的价格吧!”林正杰果断的说道。
    如今,他们已经受够了25%的股权。
    这个持股比例比起黄鸿年和陶伯欣的合组财团,只是微微领先。
    与此同时,黄鸿年和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可能更熟悉。
    所以现在,唯有海派收购方法。
    收购的成本高一点无妨,林正杰后期有办法从新加坡赚更多。
    更重要的是,收购新加坡置地,是他打入新加坡商界的重要里程碑。
    “溢价40%,相信以联合工业的实力,将不会再次出价。至于陶伯欣家族,他们本来就打算放弃的。”飞利浦建议道。
    “那就溢价40%”
    前面25%的股权,平均溢价在15%,相当于代价是23亿港币;
    后面的26%股权,溢价在40%,相当于代价是29亿港币。
    加起来,差不多是52亿港币收购成功!
    整体的溢价,实际上也才25%。
    划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