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吃德面粉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超标,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品质,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受到污染的灌溉水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麦田,对小麦根系造成伤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小麦叶片造成伤害,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
    -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病虫害滋生和繁殖的重要条件。例如,小麦蚜虫一般在温度12-20℃、相对湿度50%-80%时繁殖最快,在春末夏初气温回升时容易大发生;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续2-3天以上的阴雨天气,且温度在15℃以上时,就容易爆发。
    -湿度:高湿度环境利于许多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害虫的生长发育。像小麦白粉病,在相对湿度较高时发病较重;在潮湿的麦田,纹枯病也容易发生和传播。
    -降水:过多的降水会导致田间积水,使小麦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生长势减弱,抗病虫能力下降,同时也为病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如小麦根腐病在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病。而在一些干旱地区,由于水分缺乏,小麦植株生长不良,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在干旱条件下往往发生严重。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不同的土壤质地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例如,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小麦生长势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黏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气性差,在湿度大时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如全蚀病、根腐病等。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不足或不均衡,会导致小麦植株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虫害。如缺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会使小麦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容易受到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攻击;而氮肥过量,又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组织柔嫩,增加感染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的风险。
    -土壤酸碱度:偏酸性或偏碱性的土壤可能影响小麦对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导致植株生长异常,进而引发病虫害。例如,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对磷的吸收能力降低,植株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病害。
    -病虫草害基数:上一季作物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病虫草害残体,如病株、病叶、杂草等,会成为下一季小麦病虫害的初侵染源。如果这些残体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处理,病虫害基数就会积累增加,导致小麦病虫害发生加重。例如,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秸秆等残体上越冬,来年条件适宜时侵染小麦;麦田中的杂草是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寄主和栖息场所,杂草多的麦田,害虫发生往往也比较严重。
    -人为因素:
    -种植管理:
    -品种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如果选择了不抗病虫的品种,或者品种的抗性已经退化,就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例如,一些感病品种在锈病流行年份,发病程度会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部分不抗赤霉病的品种,在赤霉病高发区种植,发病概率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
    -播种时间:播种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使小麦生长发育与季节气候不匹配,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播种过早,小麦冬前生长过旺,抗寒能力下降,容易在冬季遭受冻害,同时也为病虫害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播种过晚,小麦冬前生长量不足,苗弱,春季返青晚,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例如,在一些地区,如果小麦播种过早,春季容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播种过晚,后期可能受到蚜虫和干热风的危害。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麦田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增加,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环境。例如,密度过大的麦田,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发生往往较重;同时,由于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小麦生长势弱,也容易受到蚜虫等害虫的侵害。
    -施肥浇水:施肥不合理,如氮肥施用过多、磷钾肥施用不足,会使小麦植株生长过旺,组织柔嫩,易感染病虫害。浇水过多或过少,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抗病虫能力。例如,浇水过多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而在干旱条件下,小麦植株生长不良,蚜虫等害虫发生会加重。
    -田间管理:田间杂草清除不及时,会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还可能为病虫害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麦田中的看麦娘、野燕麦等杂草,是小麦蚜虫、吸浆虫等害虫的寄主;同时,杂草还会影响麦田的通风透光,增加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防治时期,也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
    -农药使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