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身上,杨广冷声道:
“照你的意思,朕要挖运河,便是害国害民之举了?”
面对杨广的质问,这名大臣胆战心惊,他已经吓得背后冷汗直流,可他已经站出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启禀陛下,微臣绝无此意。
若在寻常,陛下开挖运河,联通南北,确实有利于百姓。
可现在,陛下已征召民夫数十万,正在营建东都,若是再发数十万人挖运河,百姓疲惫,国库亦是难以支撑。
是以微臣认为,陛下若要挖运河,不如等到洛阳建成之后,再休养生息一两年,让百姓有喘息之机,再挖运河不迟。
到时候,以十年为期,循序渐进,待运河功成之日,天下之人皆感念陛下之恩!”
这名大臣已经尽量照着杨广的意思来说了,他知道,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忤逆杨广之意,既然杨广想要挖运河,那就只能配合。
但他还是换了个说法,不求杨广放弃这个念头,能够晚上几年也是极好的。
不管是对外征战,还是营建洛阳,都是劳民伤财之事。只是杨坚留下的家底够厚,才顶得住这样的消耗。
可就算能够暂时顶住,杨坚的遗泽并非无穷无尽,终究有耗尽的一天。
然而,在这名大臣说完之后,却没有得到期待的结果,只见杨广扫视一眼,目光之中带着几分淡漠。
下一刻,杨广继续说道:
“十年?太久了,人之一生才数十载,朕怎么可能花费十年在这运河之上?
如今我大隋国力强盛,人口繁多,就算征召百万民夫修建运河,也再正常不过,朕意已决,尔等不必再劝了!”
杨广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没有半分情绪,只让人觉得无比骇然。
方才那名大臣,顿时寒毛直竖,他能够感受到,自己如果再说下去,杨广恐怕真的不会轻饶他。
念及此处,大臣小心翼翼道:
“陛下英明,微臣考虑不周,还请陛下恕罪!”
他可不想找死,方才所作所为,只是尽自己的职责。既然杨广不听,他也无可奈何,更不可能惹火上身。
虽然在杨坚驾崩之后,朝堂之上仍旧有不少贤良臣子,但经过杨广数次清洗,那些语气强硬之辈,已经所剩无几。
能够留下的,都是知进退之辈。
他们倒是想要辅佐杨广,成就一番事业,可杨广不听,他们也没办法。
所以,他们绝不会死磕,把该说的说完就行了。
其他群臣,也是一阵踌躇,却还是选择静观其变。他们可不会冒着触怒杨广的可能,去劝阻杨广改变决定。
杨广不是杨坚,惹恼了杨广,真的会死。
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群臣对杨广的性情早有了解。
看到群臣一言不发,杨广没有太过在意,他继续宣布自己的决定:
“看来诸位爱卿皆无异议,那此事就这样定下了。
以朕之见,便从北平府修建一条运河到洛阳,再从洛阳修建运河到江都,另外再从潼关修运河到大兴。
如此一来,东西南北尽皆联通,我大隋都将因此受益,当真令人心潮澎湃。”
原本群臣还想着,杨广准备从何处开始修建运河,当他们听到杨广的计划,全都瞠目结舌,无一幸免。
因为谁都没有想到,杨广一出手就是这样的大阵仗。
如果只是修建其中某一段运河,或许数十万人勉强足够,但这几段运河全部加起来,那可是百万人都打不住。
就算大隋国力强盛,有数千万人口,想要聚集这么多青壮,也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以说,要是这个计划实施下去,绝对不是劳民伤四个字这么简单,恐怕会给大隋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要是此刻,在龙椅之上的是杨坚,恐怕有不少大臣都会站出来劝阻。
一方面,是他们知道,杨坚不至于把他们怎么样。
另一方面,杨坚也听得进众人劝告。
但杨广不一样。
从方才杨广的表现就能看出,他下定决心的事情,无人能够改变。
如果他们胆敢忤逆杨广之意,那谁都讨不到好处。就连杨素都被杨广发配到洛阳去当监工了,他们这些人岂能相提并论?
当杨广话音落下,朝堂之上寂静无声,群臣尽皆哑口无言。
就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如此反应,让杨广下意识挑起眉头,他不由得冷哼一声,说道:
“怎么,看来诸位爱卿对朕的计划并不满意,那你们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听到这番话,群臣一阵胆战心惊,他们又不傻,当然不会认为,杨广是真在询问他们的意见,闭嘴是最明智的。
毕竟法不责众,当所有人保持一致的时候,杨广也不可能把他们都杀了。
见众人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