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是嘲讽、是玩味,甚至是幸灾乐祸。
    周凯军一直保持着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路跟着蒋维之和认识的人打招呼、寒暄。
    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坚持下来的。
    眼神,能杀人!
    他体会到了。
    当想到张硕的时候,周凯军依旧感觉很不可思议。
    张硕就是他带的研究生,他自认为对张硕的数学水平还是有了解的,只过了短短一年时间,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完成这么多的研究?
    在离开签到处以后,周凯军对蒋维之说道,“到现在,我还是不相信。”
    “我带了他有两年时间,平时接触的不多,但是也给他讲过一些问题,对他的水平有了解。”
    “除非,他是彼得-朔尔茨那样的天才……”
    彼得-朔尔茨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超级天才,二十岁以前,给人的感觉也只能说‘相对优秀’,数学方面拿过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
    当时,他已经20岁了。
    20岁的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放在顶级数学圈子里根本不算什么。
    在21岁的时候,朔尔茨才进入了波恩大学,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开挂’生涯。
    一年半时间,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的硕士学位;一年时间,拿到了波恩大学博士学位。
    五年后,年纪还不到30岁的朔尔茨,已经当选了德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了菲尔兹奖,还被任命为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所长。
    彼得-朔尔茨跨越式的成长速度,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周凯军拿朔尔茨来举例,也足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了。
    蒋维之也同样感到惊讶,他说道,“或许他就是朔尔茨那样的天才也说不定。”
    “如果真的是天才,压力很大啊。”
    他说的摇摇头。
    学术圈内也是有竞争的。数学领域上,东港数学中心一直都是‘南方的数学明珠’。
    谁能想到苏东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院突然崛起了?
    一年时间,发表了好几篇数学四大刊论文,顶尖的数学成果上已经超越了东港数学中心。
    这让东港数学中心变得很尴尬,他们有那么多资源支持,挖掘了那么多的人才,打造了那么多的专业学术团队,结果在顶尖的数学成果方面,还赶不上一所大学的‘校内数学机构’?
    “我还是不相信。”
    周凯军不知道蒋维之想的什么,他继续道,“我带的学生,我怎么会不知道?”
    “他可能是一个算法天才,但数学上……”
    他仔细思考着,忽然道,“也许是罗勇军?就是他那个导师,好像也有点名气,他们共同完成了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
    “也许是罗勇军指导的,甚至,都是罗勇军的研究?”
    蒋维之摇头道,“凯军啊,想这些也没用,这次的会议他也有报告,到时候,听听就知道了。”
    “一定要认真听听。”
    周凯军说的非常认真,脑子里继续思考起罗勇军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罗勇军水平很高,在偏微分方程领域研究很有深度,再结合张硕的算法水平……
    一切都说的通了?
    ……
    罗勇军并不知道自己的数学水平,正在周凯军心里被无限拔高。
    他正在经历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会场前的广场上,他碰到了科技大学陈教授的团队,好几个人围着他,赞叹起蒙日-安培方程的边界拓展研究,“真是了不起,完全没有想到还能继续拓展,而且用的方法非常巧妙。”
    “我看到这个成果都惊住了!”
    “罗教授,你只用了一年就把我们的研究打破了,真的很了不起……”
    罗勇军被夸的心花怒放,随后就和陈教授等人一起探讨起了蒙日-安培方程的问题。
    于此同时。
    张硕和孙兴利一起去了会议管理办公室,他们是要改一下做报告的时间,申请已经提前做好了,来办公室就是到现场确认一下。
    这个工作的负责人是朱浩教授,“改时间是没问题,给你们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
    他说完疑惑问道,“不过,你们为什么要改时间?还改在了4号厅。”
    他问的是张硕。
    张硕做的是获奖报告,获奖人会有个报告时间,一般是讲解自己的研究论文,所以报告被安排在微分方程的七号厅。
    张硕道,“我和孙教授有个数论的研究成果要发布,需要把报告的时间挪一下。”
    “什么研究成果?”朱浩好奇问道。
    “和孙教授的方法论研究有关,所以我们把时间调在一起。”张硕没有直接说明。
    朱浩也没有追问,而是笑道,“伱这么说,我就真期待了。”
    “到时候,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