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你有本事就自己来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团队开始做研究。
    现在项目卡在了提交评估报告的阶段。
    有评估报告,才能知道项目大概要花多少经费、需要多少人员参与、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这些都要是要有计划的。
    作为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鲍贺星、廖振宇、刘烨,带领十几个副研究员埋头苦思,发现根本无法弄清拥有几十个参数的偏差评估体系的运作逻辑。
    他们必须要把运作逻辑搞清楚,才能对于算法整体进行评估,才能够对于项目的规模进行评估。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程序需要多少个算法包、需要多少行代码,规模有多大。
    现在就卡在这里。
    几十个参数,怎么去梳理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不梳理逻辑,怎么知道研究规模多大,怎么去做预算?
    方案出不来,预算做不了,怎么立项?
    实验物理中心。
    谭志明主持召开了内部会议,他不只是科学院院士,还是高能所副所长、物理中心主任、科研计划处主管。
    计算中心主任曹孟波忙于准备LBNF会议,还没有正式进入到项目中,做项目准备工作的是鲍贺星、廖振宇、刘烨等人。
    他们都来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以后,谭志明直接问道,“你们的项目计划很久了,怎么现在还没有提交报告?”
    他问过以后,严肃说道,“这个项目一定要快啊,要争分夺秒!”
    “中心瞄点连线算法受到了各个高能物理机构的重视,他们也会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分析程序。”
    “这个新算法是出自高能所,是我们完成的,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小实验的分析。”
    “如果让他们后发制人,先完成了大型实验的分析研究,到时候怎么样?说我们的软实力不行?”
    “那么庞大的计算中心,有了先发优势,做算法程序还落后于人?”
    谭志明连续质问了好几句,随后点名了鲍贺星,“鲍贺星教授,你来说说。”
    鲍贺星解释道,“我们论证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遇到了问题。”
    “直白说,短时间解决不了。”
    谭志明皱了下眉头,又看向了廖振宇。
    廖振宇说的专业了一些,“我们的分析算法中,偏差评估体系针对的只有十几个参数。”
    “大型实验需要分析的参数超过30个,每多一个参数,评估逻辑就会复杂很多,其复杂程度是以指数级提升的。”
    “我和其他人一直都在梳理其中的逻辑问题,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分析的逻辑闭环。”
    “但是,很难。”
    廖振宇说的摇摇头。
    谭志明直白的问道,“廖教授,你不用说原理,你就说你们需要多长时间准备吧。”
    “一年。”
    廖振宇伸出一根手指,认真道,“我和其他人一起讨论过,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
    鲍贺星认可点头,“一年还说少了,我觉得要一年半,甚至更多。”
    谭志明听到这个时间顿时怒了,“项目准备就要一年半,等你们做完,要十年吗?”
    “这是在做三-峡工程吗?”
    “这要多少经费?给你们十个亿?”
    他就是对着鲍贺星说的。
    鲍贺星被骂的脸色通红,他一拍桌子站起来怒怼道,“你要是觉得我们不行,你有本事就自己来做!”
    “这半个月,我们天天加班加点,每天睡四、五个小时,还要怎么样?”
    “我们就这个水平了!”
    他说完直接走了。
    谭志明被怼的有点懵,他呆呆的看着门口,好半天才道,“这个鲍贺星,看着脾气挺和善的,没想到……”
    其他人都撇了撇嘴。
    鲍贺星说出来他们的心里话,他们是没努力工作吗?
    算法太复杂,有什么办法?
    谭志明嘴里说着重视项目,但连基础的原理都没弄明白,就知道在一边指手画脚的。
    有什么意义?
    惹人生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