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论文答辩,张硕:听明白了吗?三院士:这就是天才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当答辩组的评审专家,结果连内容就都听不懂,就有点儿尴尬了。
    很快,答辩正式开始。
    办公室里,答辩委员会的人坐成了一排。
    罗勇军、苏炳康,还有其他几个教授坐在边侧,明显是一副看热闹的态度。
    张硕手里拿着论文,站在一个大白板前说了起来,“我的论文标题是‘素数分布:杰波夫猜想,以平方数起始素数检验法为基础做证明’。”
    前面是标题,后面是解释性的副标题。
    “第一页写的是基础,孙兴利教授研究的平方数起始素数检验法,是一种平方数起始的素数判定方法。”
    “以此为基础,做几种算数几何方程的解集映射……”
    他边说边在白板上写了起来。
    伴随着张硕的深入讲解,一整排的答辩专家们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困惑之色。
    这是很正常的。
    张硕在会议上做报告的时候,能听懂的就只有寥寥几人,他们还是听过‘素数检验法’的报告,对于基础了解的很深入。
    杜晟、齐志详,都没有看过研究,专业领域也不一样,涉及到算数几何变换的时候,就有些听不懂了。
    他们想开口提问,发现其他人似乎听得懂,尤其是陈天泽,还不断跟着点头。
    他们也就没有开口。
    张硕讲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他围绕着映射解析展开了分析,做了一个非常精妙的转换。
    这一个转换步骤,也是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称为‘精妙’的地方,数学证明的‘精妙’也就意味着理解的难度很高。
    张硕也知道理解的难度很高,他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边讲解还边问道,“明白了吗?”
    “这一步理解了吗?”
    “要不要我再讲一遍?”
    一整排答辩组的人互相看了看,发现就只有陈天泽没有扭头。
    钱智桐、谭友铭,都也已经处在了半放弃的状态。
    他们试图去理解,但非常的吃力,心里都想着直接跳过这一步。
    反正研究已经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确认,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跳过这一步,后续再慢慢去理解就可以了。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想的。
    张硕注意到了,他笑道,“那我就再讲一遍。”
    他又花了十几分钟,详细的讲解了这一步精妙的变换过程。
    数学,有个特点是,能理解就是能理解,不能理解,想理解就非常困难。
    张硕又讲了一遍以后,就只有钱智桐感觉自己重新跟上了思路。
    谭友铭则发现,听张硕讲解好像和自己研究也没什么区别,他弄不明白的地方,多数都是领域差别问题。
    他最擅长的领域是调和分析,但证明过程用到的是偏微分方程、函数论的方法,内容则是以算数几何研究起始的数论问题。
    领域差别太大了。
    其他评审中,杜晟、齐志详早就放弃了。
    马会春就是来凑个人头,他的研究涉及解析数论,但完全不涉及偏微分方程,解集映射的方法了解不多,到这一步也果断选择了放弃。
    王辉是答辩委员会秘书,他根本没有当自己是评审。
    在张硕讲解的时候,他还悠闲的给几个评审倒了茶。
    现在剩下的只有钱智桐和陈天泽,张硕也发现钱智桐和陈天泽听的很认真,其他的人眼神都有些飘忽了。
    他也没有在意,就继续讲起了内容。
    很快又到了一个难点。
    张硕又开始慢慢的讲解,把每一步精细到用到的定理和公式。
    这次钱智桐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
    张硕很认真的解答后,钱智桐发现自己还是不太明白,他干脆挥了挥手,苦笑道,“算了算了,张硕啊,伱给陈天泽教授讲就好了,我们……都听不懂。”
    他转过头看向其他人,“你们就别不懂装懂了!”
    这话一出,顿时一片寂静。
    围观的罗勇军直接喷笑出来,王辉也跟着笑了出来。
    几个答辩专家纷纷低下头。
    杜晟都感觉很丢脸,大老远跑到苏东大学当答辩专家,结果听不懂报告内容。
    尴尬不尴尬?
    张硕平静道,“没关系,都是正常的,我在会议上做报告的时候,好像只有邱院士和朱浩教授全都听懂了。”
    “其中有些难点涉及到多个领域,确实有些难理解。”
    这话让在场众人轻松了不少。
    邱成文可是菲尔兹获得者,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被名校聘任为教授,是真正的天才数学家。
    朱浩教授,才只有不到五十岁,是国内数论领域最顶尖的学者之一,他的研究还涉及其他多个领域。
    以朱浩的名气和成果来说,今年评个院士也是稳稳当当。
    这两人,可真比不了。
    ……
    在钱智桐开口以后,答辩流程就变成了陈天泽和张硕的一问一答。
    其他人都成了旁观者,干脆在办公室里闲聊起来。
    谭友铭、杜晟以及钱智桐直接写了评分,他们完全没有交换意见,都直接给了满分‘100’,他们都听不懂内容,想扣分都找不到理由。
    给打分了以后,他们就一起去了谭友铭的办公室。
    陈天泽对证明的研究很透彻,他只有几个不懂的地方,张硕就针对性的一一回答。
    等弄懂了最后一个逻辑问题,陈天泽赞叹道,“真是了不起的研究!”
    “后续这一部分内容不多,但是比孙兴利教授研究的判定法难太多了。”
    院长办公室。
    杜晟、钱智桐和谭友铭坐在一起,也正说着张硕的问题。
    钱智桐感叹道,“今天这一趟别看没听懂,但是收获很大,可算满足我的好奇心了。”
    “现在到处都在说张硕,我也想看看天才是什么样,果然啊!”
    “这个水平,不出意外,以后一定能拿到国际数学大奖!”
    杜晟也跟着点头,“现在舆论上还有很多报道,说张硕有多天才,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怪不得能让邱院士都竖起大拇指,他就是第二个朔尔茨!”
    谭友铭道,“好多人都把张硕比作朔尔茨,不过还是不一样,你们可能不知道,张硕对物理更感兴趣。”
    “啊?”
    “为什么?”
    杜晟赶忙道,“你可要拦住他,这可是数学的好苗子,去研究物理太浪费了!”
    谭友铭苦笑,“这是我能拦得住的吗?你看看他那些研究。”
    “两次国际物理会议,还牵扯一个未知物理现象,他和阿戈斯蒂尼的研究让高能所cp组的实验都暂停了。”
    “数学领域,张硕是完成了几个研究,但在物理领域,他都能影响大型实验了。”
    钱智桐和杜晟对视一眼,感叹道,“这就是天才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