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兖王造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半年匆匆而逝。
    书房
    楚鸿静静的处理内阁事务。
    嗯.没错,内阁事务。
    这段时间,兖王党和邕王党的竞争越发激烈,也越发猖狂。
    韩章是目前的中立派老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文官。
    在这种时刻,作为宰辅大相公的他必须得降低存在感。
    于是,他生病休沐了。
    趁着这个机会,也可以让爱徒锻炼一下,为以后的接班做准备。
    为了不让人诟病,楚鸿便将老师在内阁的一部分事务取到家里,处理一些文书奏折。
    透过这些文书奏折,楚鸿也从大局观上大致了解了两京一十三省的情况,双肩挑着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楚鸿才将这段时间的文书批示完,深深的舒了一口气。
    “喔!”
    看到楚鸿伸懒腰,不暮连忙上前添茶,说道:“主君,赵团练那边有信。”
    “有信?”
    “一个时辰前到的京城,三柱香前信使送到府上的。”
    说着,不暮飞快的跑向外面,数十个呼吸后取回一封信。
    楚鸿喝了一口茶,顺手将信接了过来,“表哥的信?”
    “待会儿找到信使,赏两贯铜钱吧!”
    “是,主君!”
    楚鸿眸光一亮,认真看了起来。
    赵策英主要是嘘寒问暖,又对上次帮忙搞官位的事情表示感谢。
    说着说着,赵策英说起了他和父亲赵宗全遭受刺杀,准备上京告状的事情。
    他又隐晦问起汴京的局势究竟怎么样
    以及太祖血脉,能否有点大的出息。
    这也不怪赵策英多想,当初官家选取培养的四个宗室子弟里,一个早亡,兖王和邕王封王,唯留太祖血脉的赵宗全仅是一个州的州团练。
    没有兖王和邕王的待遇,偏偏又要遭受高规格的注视和忌惮。
    注视和忌惮固然不是好东西,偏偏又容易滋生野心。
    赵策英和赵宗全不同。
    赵宗全当年是见证过一些类似的事情,知道太祖一脉在大周朝地位尴尬,根本没有机会坐上至尊之位。
    赵策英不同,他如今也就二十多岁,气血正盛,向往建功立业。
    恰好,官家无子,私底下自然对那个位置有那么一点希冀。
    毕竟,虽说他的父亲赵宗全在几位培养的宗室子弟里几乎没有上位的机会,可是反过来看,他的父亲赵宗全又是天底下第三顺位继承人,赵策英心里面也有些幻想。
    楚鸿沉思片刻,欣然书信。
    信里详细的介绍了汴京的情况,表示太祖一脉想要做出功绩有点难。
    但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也未必是定数。
    楚鸿又安慰了一番赵策英,表示汴京有自己坐镇,以后会罩着舅舅和表弟的,大家都是一家人,亲密无间,要是有什么困难大可开口。
    告状的事情,也可以伺机而动,不管你们怎么干,自己都是完全站在你和舅舅一方的
    书信写完,顷刻间便送出城,去往禹州
    这半年以来,赵祯几乎天天都面临着大量的奏折和上谏,内容无非就一个——立太子!
    没有太子,官员自然担惊受怕。
    特别是有着烛光斧影的这个例子,不少官员更是无心治理当地,时时刻刻的盯着汴京的一举一动。
    汴京影响了地方官员,地方官员也就间接影响了百姓,民间纷乱不断,百姓不得安宁,心里越发焦躁不安,动乱也就升起,国本也就慢慢动摇。
    官员们上谏的理由相当充分,可惜赵祯不愿意立,也不敢立。
    自古以来,太子对皇帝的威胁都是相当直观的,更遑论赵祯这样一个没有子嗣的皇帝。
    但凡赵祯立了太子,等太子站稳跟脚,他这个皇帝估计会被架空。
    没有谁敢偏向一个没有子嗣的老年皇帝,哪怕是一向中立的韩章和几位阁老,在这事上也选择了默不作声。
    皇帝一旦被架空,那生死就在别人一念之间。
    赵祯自然不愿意立太子。
    于是乎,兖王和邕王两方的人劝谏越来越强烈,各地也有官员上谏,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天下纷乱,国本动摇,全是因为没有太子,立了太子也有好处,要是连太子都没有,皇帝怕是越来越难以维持体面威压。
    日子越拖,赵祯年纪越大,身体也越差。
    终于,在半个月前一次长达两天的昏厥后,赵祯实在扛不住压力了,同意在宗室子弟里选取一人立为太子。
    一时间,汴京的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安静得让人害怕。
    邕王年长,子嗣众多;兖王强干,子嗣稍少。
    一个相对年长,一个相对贤明。
    这两人究竟选谁,天底下的官员都瞩目着。
    ……
    文德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