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陈,蔡国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陈本侯爵,此称为公,乃春秋通例。
    陈都宛丘在今淮阳县东三里,城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高二丈四尺,四门,门皆三重,四门,门皆三重,绕城有土筑外郭一道,即护城堤,高丈许以防水患。《路史·国名纪丁》、《元丰九域州》记载是陈胡公所筑。以后为郑子产修筑,楚惠王又再修建,城临蔡水,周围三十里,汉后修。东汉章和二年为陈国,北魏为陈郡,隋为陈州。
    《诗经》所载的宛丘,即今平粮台,也叫贮粮台。《淮阳县志》说:“俗呼粮冢,高二丈,大一顷,有四门,林木郁然。在城东八里。”
    宛丘“城东北三十里犹有牺城”,为伏羲氏、神农氏所都。城西北三里许有太昊陵,即伏羲墓,周五顷余,俗呼人主坟。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刊“太昊伏羲墓”。墓临蔡水,唐太宗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诏立陵庙。原占地八百七十五亩。太昊陵高二十米,周长一百五十米,陵前有八卦台。城内发现春秋时代的陶片和筒瓦、板瓦及古城墙分土层,都可证明陈城起源于春秋之前,为陈国始筑无疑。
    [编辑本段]陈国文化遗存周口现辖八县二市,大部分为古陈之地。其淳厚民风和尊文重教之习俗,得益于陈国丰厚文化的浸润。目前,在周口市发现的陈国文化遗存并不是很多,现简介如下:
    陈故城。位于今淮阳城关一带,《水经·曾水注》:“熒乘犛侄南陈城北,故陈国也。”今淮阳城北有新蔡河,河水绕城东流向东南,入沙水。新蔡河是沙水(今统称沙颍河)支流之一,《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将沙水支流统称沙水。经实地考察,今淮阳县城即古陈城所在。白眉初《鲁豫晋三省志》载,城为方形,周九里十三丈四尺,四门,门皆三重。王应鹿《诗地理考》:“今陈州城在古陈城内西北隅,陈都在宛丘之侧。”可见陈城大于后世的陈州府城。1980年,省文物研究所对陈城进行试掘,知其始建于春秋时期,最早城墙叠压在最下层,高度在2米以上,夯土筑成,夯层0.1米左右,出土陶片以板瓦、筒瓦居多,筒瓦外饰绳纹,间饰凹弦纹。同时出土的盆、罐、时代也较早。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周长约4500米。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县城内进行文物勘探时,在中、南部在距现地表10米左右不时发现有春秋早期遗物,如板瓦、筒瓦、建筑遗迹如夯土、房基等。
    陈国墓葬。清道光六年,《淮宁县志》载:“陈胡公墓,旧州志谓在东南。”从考古发现来看,1961年12月,淮阳县东南泥河村西北角,蔡庄西的一个池塘内发现铜爵一件。次年4月,在同一地点又发现爵、觚、提梁卤、簋、戈等5件铜器和罐、尊、鬲、簋等4件陶器。其中陶鬲、陶罐的形制与陕西长安县客省庄和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早期陶器大致相同,这批器物很可能出自西周时期陈国贵族墓。由此可推测1973年,淮阳县城东南的固堆李出土的西周的铜盘、铜铺各1件,盘为浅腹、双耳,圈足,口饰穷曲纹,圈足饰蝉纹,盘径38.5厘米煾撸咐迕注熍棠谟忻文4行22字:“曹公媵孟姬,母盘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铺为长方形,口外侈,有四矮足,兽首形耳,口足饰穷曲纹,腹饰蟠虺纹,长27.5厘米熆恚玻保5厘米煾撸福5厘米,盖已佚。器内铭文字数、内容与盘铭大致相同。此盘与铺均为曹公嫁女的陪嫁器,曹国国君之女所嫁应为陈国王族,因而这里可能是陈国贵族的墓葬区。
    1983年,县城东南的大连乡一带被盗春秋时期古墓数百座。文物、公安部门查抄大量春秋时期的铜带钩、青铜剑等文物。自1987年以来,文物部门通过文物勘探,从县城南关南白楼至王店镇大约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古墓葬群。时代从春秋早期一直延续到宋,墓葬分上下数层。文物部门配合基建发掘了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十余座,皆为小型土坑墓,长在2米左右,随葬器物一般为陶器,个别有铜带钩等。应为陈国墓葬区。现该墓群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与传世文物。1975年秋,河南省商水县朱村出土一批青铜器计有鼎、簋、车马器等,其中鼎已佚,其他皆有铭文。其中“原仲簋”高28.3厘米,宽21.5厘米,通高18厘米,器身分别饰交叠式兽体卷曲纹和变体鸟兽纹。器盖内铸铭文6行28字:“唯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论仲妫嫁媵簋,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据《春秋·庄公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陈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为其次女作陪嫁所铸的媵器,应早于此年。这批器物无疑属于春秋初期,其造型,纹饰和风格与洛阳地区所出同类器物相同。传世陈国器物不多,见于著录的有《王仲妫簋》、《陈医鼎》等。1976年,陕西临潼县零口出土的西周《陈侯簋》1件,是陈嫁女于周王的媵器,浅腹,方座,双耳有珥,通高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