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许敬宗和上官仪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治这两日忙坏了。
    临近月底,吏部的考核工作已接近尾声,结果已上呈给他。
    五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流程升降便是,然而五品以内的大员,就需好好斟酌一番。
    按照唐制,唐朝应该有七位正规宰相,分别是中书令两人,侍中两人,尚书令一人,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各一人。
    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这个位置再无人敢受领,名额就变成六人。
    眼下的朝堂之中,也正好有六名宰相。
    分别是:中书令长孙无忌、来济。侍中崔敦礼、韩瑷。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同中书门下三品,李勣。
    前五个是正规宰相,李勣只拥有政事堂决策权,算编外宰相。
    如今空缺的尚书右仆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将决定朝中局势的变化。
    朝堂就像一碗水,哪边倾斜过头,水就会泼出来。
    到时朝堂运转混乱,各地问题频发,皇帝每日的工作量也会大幅增加,这是李治不愿看到的。
    所以他就算想慢慢扶持心腹贤臣,也不能随心所欲,需慢慢斟酌人选,方能让浪花最小。
    他想任命刘仁轨担任宰相,可刘仁轨官职太低,他不清楚百官会有什么反应。
    所以前次他单独钦点刘仁轨参加试爆,便是一次试探。
    结果让他很满意。
    李勣、许敬宗、长孙无忌都猜到李治会给他拜相,他们的反应是拉拢,而不是排斥。
    这就说明,在群臣心目中,是可以接受刘仁轨晋升高职的。
    这其实也正常,刘仁轨名声虽不好,资历却够高。
    韩瑷嘴里骂他胸无点墨,但他跟刘仁轨一个衙门,深知刘仁轨确有才干,只是不愿承认罢了。
    大家心中,都将刘仁轨归类于性格不好、不得志的一类,就和之前的许敬宗类似。
    如今皇帝忽然想重用他,那是他苦熬多年,运道来了,虽然眼红,也不至于嫉妒。
    倘若李治直接任命狄仁杰当宰相,群臣就会炸锅,到时个个摆烂躺平,李治这个皇帝也治不好天下。
    话说回来,李治虽相中刘仁轨,不过是因他历史中的好名声。
    史书这种东西,可以借鉴,却也不能全信,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就是例子。
    所以李治才把刘仁轨喊过来,想亲自面试他一番。
    李治见刘仁轨进殿后,正要说话,忽见刘仁轨向他拜礼之后,行了一个“蹈舞礼”。
    李治又回想起薛仁贵当初单独见他时的情景,微微一笑,抬手道:“刘卿不必拘束,坐着说话便是。”
    让王伏胜搬了椅子过来。
    刘仁轨谢了恩,这才坐下。
    李治凝思片刻,向他问道:“刘卿,吐蕃和吐谷浑都指责对方攻打他们,你以为此事如何?”
    刘仁轨沉吟道:“两国之间,必有一国诳言。吐谷浑近来国中内乱不休,应没有余力攻打吐蕃,所以臣以为吐蕃说谎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治点点头,又问:“西突厥之战,你又怎么看?”
    刘仁轨道:“臣以为对付突厥骑兵,应以快为主,出其不意,让他们难以集结,纵然兵少,亦能取胜。”
    李治微笑道:“伏胜,给刘卿倒一杯茶。”
    刘仁轨见自己的答复令天子满意,心中也多了几分振奋,喝了口茶,又道:“陛下,臣以为应在军械监增一司,专门研究火药相关的军械。”
    李治笑道:“这事不急,先等开通了三门峡水道之后,再考虑火药军用之事。”
    李治又问了刘仁轨几个别的问题,刘仁轨回答的都很有见解。
    李治终于放了心,命刘仁轨退下,低头继续处理奏章。
    不知过了多久,旁边传来王伏胜轻柔的声音。
    “大家,您已经批阅奏章两个多时辰了,要不要出去走动一下?”
    李治扭了扭脖子,问道:“什么时辰了?”
    王伏胜道:“已过了未时。”
    李治点点头,道:“只剩几本了,批阅完再出去吧。”
    他埋头继续批阅,忽然看到一份秘书监送来的奏章,眉头一皱。
    这是上官仪的一份弹劾奏章,他弹劾的竟是许敬宗。
    马上是正月大朝会,各国使节都会献上贡品,大唐也会回礼,许敬宗拟定将回礼增加到贡品两倍。
    两省官员都没有反对,所以直接送到李治这里。
    偏偏李治平日批阅奏章时,对礼部的琐碎杂事最不耐烦,所以没有细看就通过了。
    李治抬头朝王伏胜吩咐道:“传旨,召许敬宗和上官仪觐见。”
    许敬宗年纪虽老,却勤于公务,平日下衙最晚,一刻钟后,便来到甘露殿。
    “陛下,不知何事召老臣觐见?”许敬宗心中砰砰直跳。
    因为皇帝这种时候召见他,很可能是要拜相。
    李治摆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