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上山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蒋兆华,徐志坤,吴卫国,张森磊,四人行着礼,送别了江淮之后。
    在公园里久久没有说话。
    泽海市武术界最强的老一辈,青年一辈几乎都在这里。
    并且或者与江淮打斗,输的心服口服。
    或者看过江淮的打斗,明白自身实力和江淮的差距。
    一声江大师,也是发自肺腑的对江淮的尊敬。
    “也不知江大师走的如此云淡风轻,是去往何处啊。”
    徐志坤说。
    “我们三人也许真的老了。”他感叹道,紧接着又对张森磊说,“而你还太过年轻,在江大师面前。”
    江淮和张森磊本是同龄,而张森磊应该还比江淮要大上一点点。
    听到徐志坤这么说,他却一点生气的心思都生不起来。
    就像是他看到师傅被江淮打败的那一刻,他就明白,自己以后没有心气再和江淮争斗了。
    如今他也应该尊称江淮一声,“江大师。”
    甚至应该比师傅的姿态更加低,更加尊敬。
    想到这里,他的心态不禁有些崩,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纪,怎么差距就如此之大。
    “森磊!”张森磊的师傅忽然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要牢记!虽是如此,切不可妄自菲薄!你自然有你的舞台!和该表现的地方。而不是与什么人都要争上一争。”
    这意思,也比较明显。
    有的人,你这辈子争不过,索性不争!
    而是留着心气,在其他地方与其他人比较,较量。
    ……
    在公园与众人分别之后,江淮就去了泽海市,市区边缘的一个小山。
    江淮速度飞快,一步跨去,就是两三米的距离,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就爬到了山顶。
    小山并不高,但是植被茂密,树木茂盛,并且有一条并不宽的小溪,自山间流淌。
    江淮在稍微看了一会山上的景色之后,寻找了一处有凸起石壁作为遮挡的角落,作为休憩的地方。
    这山中并没有得到开发,因此并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
    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泽海市,高耸的大厦突兀于其他建筑;而一般高的楼房小区,却也十分整齐。
    江淮看了片刻,开始练拳。
    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太阳在远处的山边,落下了一半。
    视线开始不那么明亮,整片天地都有些不再那么白皙,而是像加了一层夕阳黄的滤镜。
    江淮回想起来,最近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参加姜雨的生日宴会,就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一些与别人的小摩擦。
    还引得高大青年带着师傅来找自己挑战。
    最后却是输给了自己一本古拳法秘籍。
    不过,这倒是让自己省了不少事。
    江淮在山巅,回到溪流旁,开始入定打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世间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
    修行也是。
    江淮现在还是处于“凝气”的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要不断锤炼自身肉体,以达到吸纳更多“气”的目的。
    而当身体中所能储存运行的“气”足够多,也就可以用“气”发挥出更加神奇的作用。
    也就是达到第二个境界“炼物”之后,可以将“气”长时间停留在物体之上。
    民间,曾经有过不少关于老物件的神奇故事。
    包括,玉佩碎裂,而本该遭受劫祸的主人却安然无恙。
    家中的长明灯熄灭,就代表了主人的离世。
    这样神奇的故事,也许就跟所谓的“气”有关系。
    万物都有灵气,而这种灵气却也随着人的长大,而消失,这种的类似于先天之气。
    而也有人通过后天的修养身心,达到增加自身“气”的效果。
    只是这种修养所增加的“气”与江淮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气”充足的人,往往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而“气”不足的人,则焉头耷脑,显得很没有精神。
    也有的人,身上带有一股“邪气”,整个人从面相上看,就显得十分凶恶,让人不敢靠近。
    也有的人身上带着一种“丧气”的磁场,别人靠近他就会觉得十分抑郁。
    这都是每个人自身“气”不同的结果。
    这种“气”和江淮所修炼的“气”当然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但是江淮觉得,却也是殊途同归。
    而一个人想要改变自身气场,就需要改变自身,这很困难,所以很多人就会采用购置一些物件,来改变一些自身的气场。
    就像是现在很多人爱盘的手串,玉,文玩核桃之类的。
    江淮想也许自己可以通过“炼物”的方式,来炼制一些类似手串,玉,文玩核桃之类的物品,用于各种用途。
    很多富人也更加喜欢花大价钱,购买山水画,古物,文玩来调节自身和环境的磁场。
    不过晋升到“炼物”首先需要强化自身,可以吸纳更多的气,也就需要练习古拳法。
    一本古拳法不够江淮晋级的,他就搞来了第二本。
    两本融会贯通之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江淮在夕阳的余晖打开了那本《通臂八响拳》。
    与《南无拳记》不同,这是一本手抄本。
    所以并不像《南无拳记》那样的原本孤本,那般古朴而有质感。
    但是也依然是一本线状书,由毛笔手抄,看起来也有些年头。
    书中开头记载,《通臂八响拳》创立于五百年前,据说是一位董性大师得自于山中通臂老猿。
    故取拳名“通臂”。
    然后翻开第二页,是一段口诀。
    “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翅摇。”
    讲得是通臂拳的特点。
    通臂拳动作大劈大搓,大开大合,大捋大挑,放长击远。
    粗犷豪放,凶猛沉实,有时争先出手,不截不架不遮拦,爆发力强,主张进攻。
    江淮又翻开第三页,是拳架的图画。
    江淮按照拳谱摆出拳架,感受着腰背的发力。
    书中记载,《通臂八响拳》主张腰背的发力,腰马合一,才能四肢通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