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崇的行军速度很快。
他跟脱离百姓太久,从小便生活在洛阳这等繁华富饶之地的皇帝,宗王们不一样,他是正儿八经来过塞北,清楚这边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连年遭灾,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赈济粮米。
即便是中原富饶之地的州郡百姓都未必能够扛得住,更别提塞北军镇这等苦寒之地。
怀朔、武川据城坚守已经超过半年以上。
依照李崇的估算,这两座还在坚守的军镇也已经到达极限,若是再不救援的话,叛军显然就会攻破六镇最后的抵抗力量。
在柔然人奉诏南下之前,六镇叛军将再无后顾之忧,直接南下。
事态真发展到那个地步,才叫悔之晚矣。
六镇才刚闹起来呢,陇西那边的野心家就已经按捺不住跟着一同造反,李崇从洛阳出发的时候,齐王萧宝夤也带了一支中军精锐向西进军,目的就是赶在莫折念生彻底‘断陇’之前支援过去。
陇西这个地方,一旦“断陇’再想打过去可就难如登天!
当年光武帝刘秀,集全国之力硬是围困了数年之久才艰难将陇西拿下。
最主要是一旦陇西丢了,那么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益州辖区也会连着一同丢掉,等于说......宣武帝元恪打下来的地盘,全都得吐出去。
若是六镇叛军真南下的话。
将会进一步刺激那些不安定份子和野心家,届时整个大魏全境都将烽烟四起。
李崇带着大军一路马不停蹄的直奔云中,也就是之前临淮王元或重兵把守的南下要冲之地。
“见过大都督。”
虽为宗王,但朝廷诏令里,元?的大都督之位已经被掉,他眼下就只是肆州刺史,必须得受李崇节制。
因此元?主动出迎,面对李崇也极为恭敬。
论朝中威望,地位,人脉。
李崇这位国之柱石,并非元或所能比。
“临淮王客气了。”
李崇弓身回礼,进而向其介绍自己的副手,寒暄客套一番后,便进入军营之中。
李崇居主位,他连忙询问道,“不知眼下前线战事如何?还请临淮王为我等说明情况。”
元或便将之前的战报再次复述。
这些战报早在之前送往朝廷的公文中就已经言明,李崇早就知道了。
难道在自己来之前,这位临淮王就一点有用的军情都没能打探到?
李崇心中也略微有些恼怒,纵使害怕主动做事会被朝廷猜忌,又或是怕做错事,但也不至于不负责任到这个地步吧?
去年十一月就已经奉元或为北大都督,这眼下都过去半年的时间,都不愿意派人出去打探点最新的情报和消息?
崔暹这个小年轻显然沉不住气,他都顾不上主次,抢先开口,带着一点质问的口吻。
“临淮王就没有近期的军情吗?”
抚军将军乃正三品的品级,李崇曾经就担任过此职务在外领兵,崔暹岁数不大却能身居此等要位,自然无需像他人那般拘谨,出自博陵崔氏便是他最大的底气和仰仗。
博陵崔氏和陇西李氏也有联姻之举,李崇与崔暹也有些渊源,也不会计较他的无礼。
元或摇摇头,“上次兵败后,我怕贼军趁势南下,并没有再向北派兵,不过怀朔和武川应当还在坚守,若是已经城破的话,叛军怕是早就已经南下。”
崔暹很无语,这种回答跟放屁有什么区别?
水池里面一定要有水?二楼一定要修在一楼上面?
他还是有所克制,总不能真指着一位宗王的鼻子骂,但崔暹重重的一声叹气,还是让元?脸色略显尴尬。
李崇连忙出来打圆场。
“季伦切勿急躁,领兵在外,为将者第一要务便是戒急戒躁。”
“是,还请临淮王恕罪。”
“将军也是为国事忧心,些许急躁亦能理解。”
元?连忙起身,找了个借口想要溜之大吉,“大都督和崔将军一路风尘仆仆,我这就去准备宴席,为二位接风洗尘,亦犒劳前来的中军士卒。”
李崇也跟着起身,“那便谢过临淮王。”
等到元或走出军帐,崔暹便再也控制不住的起身跟李崇埋怨起来,“我大魏身居高位的一州刺史便是这样的虫豸,也难怪叛军的势头越来越盛。”
“慎言!季伦,休得放肆!”
李崇猛的一拍案几,恼怒的瞪了一眼,进而教育道,“在太学读书这么多年,心性还是这般浮躁,枉你当初与高家二郎深交,却连其半分涵养都没有。”
崔暹窘迫,却也不敢跟李崇顶嘴,不过提到旧友,他脑海中也不由浮现出那翩翩少年的身影。
“洛阳一别,已七载,是知眼上低郎又是何等境遇呢?”
想着还没被叛军围困小半年的李崇,元?又叹了口气,心情是免没些美些,估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