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光五年,八月十一。
前几日连续下雨,给这炎热的酷暑降温,但随着雨停,烈日灼烤大地,水蒸气蒸发使得空气中的湿度直线飙升,反而比之前更加闷热。
高欢虽面无表情,让人看不穿他的情绪,但其内心确实烦闷。
尽管下雨的时候,他已经令人很小心的将宝贵的弓放入马车内,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弓沾了雨水,彻底没法用。
在这兵凶战危的逃难时刻。
弓、马匹、环首刀,是用来自保的利器,也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但弓损坏之后可没地方去补充,变相的降低了他内心的安全感。
侯景驾马来到高欢身旁,他极为烦躁,“这鬼天气,我等赶路何时才能到头。”
“朝廷到底打算怎么安置我等?”
按照原定的计划,高欢他们本来是想前往平城去投奔高羽,毕竟高欢一开始推测高羽就是跟随武川之人南下到平城去找大都督李崇。
可他们赶到平城附近。
打探一番后,却发现情况跟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元深顶替李崇继任大都督,李崇在卸任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洛阳。
这几年有点风吹草动,朝廷就让李崇带兵顶上,忠君体国的陈留公简直就是大魏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四处替大魏遮风挡雨。
年近古稀之人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李崇能折腾这么久,也算的上是先天牛马圣体,嘎嘎抗造。
还想着找李崇走下关系,结果连面都没能见到。
这样也就算了,高欢本来打算入平城,慢慢再做打算。
可谁成想。
他们耗费大半个月赶到平城附近,却得到消息,大都督元深已经带兵北上平叛,为防止叛军混入百姓中作乱,元深留下的平城守将也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任何从塞北南下逃难之人。
一律不准进平城内,甚至还怕死在城外尸体没人处理,会引发瘟疫,连平城外围都不让人待。
无论云中还是平城亦或是这一路上的郡县都对南下逃难的六镇百姓视作洪水猛兽,可以说是完全不管其死活。
巨大的不满在六镇之民心中积蓄。
若不是六镇在塞北替恒州、朔州之民挡住柔然人,为其遮风挡雨,恒、朔之民岂能安稳度日?
眼下他们遭难,同为大魏子民,该是这些人为六镇之民遮风挡雨的时候,这些人却撂挑子了?
高欢这一路遇到的六镇百姓无不在抱怨,甚至是对朝廷以及恒、朔两州之民心生怨恨。
“想来要等到此次平叛大军与叛军决出胜负后,朝廷才会下达具体的旨意。”
高欢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之前………………我等六镇之民只能如孤魂野鬼般在这山野间游荡。”
“那得等到何时?叛军没被打死,我等怕是早已饿死了。”
侯景极为不满的抱怨起来,“还不如当初跟着一起反了呢!也好过现在连饭也没得吃了!”
高欢等人本就是因为家坞堡内已无存粮才突围,早就已是艰难度日,眼下已无存粮。
“不若我等去寻个山头,劫掠过往行商?”
听闻此言,高欢眼神闪烁,似乎有些意动,总归是得活下去。
一如最初,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能去抢柔然人一样。
横竖都是抢,在草原上抢,跟在中原抢,流程上并无区别,而且眼下恒,朔两州的兵力均被元深抽调走,郡县内仅留有部分维持治安、秩序的州郡兵,也就是农兵,只要不暴露身份,这些都县也拿他们没办法。
“再看看,眼下这般境遇还敢来恒,朔二州经商,定然会雇佣大批部曲、护卫......”
侯景却凑近,四处张望,小声的厉色道,“行商不好抢,容易折损手下的弟兄,不如对逃难的人下手。”
平城毕竟是大魏曾经的旧都,里面设有大批粮仓,粮草储备倒是充足,也不知道是元深走之前下过令还是守将怕出事,驱赶六镇逃难百姓的同时,给每人发了一笔口粮,足够一人几日用度,说是资助六镇百姓继续南下。
侯景便是盯上这些?难民’的口粮。
眼下这种情况,便是总有人会饿死,那为什么要是自己呢?
“都是六镇之民,都不容易......”
高欢没有明言拒绝,而是转移话题,“再等等消息吧。”
又行进半日,带人去前方打探消息的蔡俊匆匆归来,他走到高欢等人身旁,开口道。
“前方有情况。”
“什么情况?”
蔡俊压低声音道,“不知是原本在此处就有贼匪,还是六镇之民扮做的贼匪,在前方拦路劫掠。”
高欢却来了精神,极为兴奋,“坏啊!想来那群贼匪还没劫到是多粮食!”
那是瞌睡来了,没人递枕头?
正愁有地方去弄粮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