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8章:宁为百夫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中枢官职实际已经具备“三省六部”的雏形。只不过三公六卿是個人,而不是相互制约的专门机构,导致每个人不受他人牵制,都有架空皇帝的权力和机会。
    史上的尔朱氏集团就是因为权力太过集中,除了身为首领的尔朱荣、尔朱氏以外,麾下只有高欢一家独大,从而被他借鸡生蛋,掏了尔朱氏根本。当尔朱荣死后,再也无人能制。
    直到隋朝,三省六部这个政治体系方才正式确立。其特点就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还起到互相牵制和监督的作用,并且提高了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将权力最大的尚书省分为六部,这便限制了权臣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六部二十四司的牵制与运转。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环环相扣,既适用中枢,也能用在地方,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中枢和地方省、市、县的官制还是在这个框架之内变化。
    即便名字有所变化,可本质还是换汤不换药。
    不过改革也要看时局,如今的大魏王朝好比是满身疾患、步入暮年的老人,要是大刀阔斧改革,采用虎狼之药一般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只能死得更快。但是已经作为地方军阀的尔朱荣却无此忧。
    他可以从眼前开始,集中能臣干吏、精兵强将改出成果以后,新力量就能像滚雪球那般迅速壮大;然后再以朝气蓬勃的体制征战腐朽不堪的旧体制。
    如果再加上十六卫府无疑更好,但卫铉不敢说。即便傻乎乎的说了,尔朱荣也不敢用。
    尔朱荣获得肆州武将的支持,这才勉强有了今天的地位,武将体系现在遍布军中、处境又是内忧外患,他怎么可能向军事体系开战?
    而三省六部针对的是政务体系,一旦打造成功,在前方作战的军队能获得高效而有力的后勤保障、稳定而安全的大后方,将军们当然乐见其成。但卫铉说出什么触犯军方利益的建议,堂中众人必然愤然反对。
    既如此,又何必惹来众怒?犯下杀身之祸?
    当然了,此时也不适合进行军事上的改革。
    尔朱荣等人乃是当世枭雄、俊杰,岂能不知“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之妙?回想着“三省”的相互制约、“尚书六部二十司”的权力划分,心头剧震,无不以震惊的目光看着卫铉。
    此乃治理天下的完美的行治体系,碾压了当前的国策。就算是朝中贤能大才也想不出。然而它竟出自一个少年郎。
    众人的反应并不奇怪。大魏王朝承载文明文化的载体、传播文明文化的途径异常稀少,无论是治国良方、古典史籍也好,还是论政文章也罢,全部是统治阶层、名门大族独有的传世珍宝。中小世家即使有所收藏,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只言片语。
    后世是因为信息发达、承载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古人视为稀世珍宝的文明文化变得平平无奇,大行其道;人们就算没有刻意去学,也能通过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到一些官制、政策、律令、时政。所以当卫铉把成型于隋朝、后世耳熟能详的治国珍宝搬出来,立刻将尔朱荣等人震住了。
    尔朱荣深吸一口气,双眸再看卫铉,目光已有不一样的意味,就仿佛像在观看一尊金光闪闪的无价之宝。
    不说其他,仅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出,此子就当得起王佐之才、盖世奇才。
    这玩意不仅长得人模狗样,而且胸中有丘壑、腹藏数万雄兵;女儿如能将他牵到尔朱家,似乎也不吃亏。
    如是一想,尔朱荣心态平和了,爱才之心立时生起;他无比和蔼的说道:“都督府初立未久,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门下谘议参军事空缺,师仁若是愿意,先当经一职,帮我处理公文,如果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可对我说。”
    “谘议参军事”是晋朝设置,南朝宋、齐、梁将之划入亲王府、郡王府、都督府,大魏照搬而用,品级正五上。
    此职在秩序崩塌的现在不算高,可它离“主上”最近,属于是“主上”考察部下能力的重要职务;从这个职务离去的人,不仅能力出众,还是“主上”最信任的心腹亲信。如今的都督府,不知有多少人削尖了脑袋想往此职上钻,
    然而卫铉不但明白自己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而且知道当下名门贵族、达官贵人喜欢养美男;此时看到尔朱荣目光灸热、气息不定,还以为尔朱荣馋他美色。
    一时之间只感到毛骨悚然,甚至就连脸上都起了鸡皮疙瘩,赶忙出言婉拒:“谢大都督抬爱,不过功名自当马上取,卑职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死玻璃,一边去。
    “大丈夫当如是!”尔朱荣素喜志存高远之英雄,见卫铉有大气象,越发欣赏。
    尔朱荣能够顶住强大的压力逆流而上,甚至在未来成了无冕之王,自可看出此制的好处,但是他也能感觉到卫铉尚有许多未尽之言,比如如何靖边事、如何整顿吏治、如何裁汰冗官冗吏等等。
    不过此刻再相逼迫,那就有失主从之道。好在人已入毂,以后一一挖掘其才也不晚。
    想到这儿,他向卫铉说道:“既然你志在军中,自今日起,为武毅将军、都督府参军事,兼掌梗阳乡兵;鉴于梗阳良莠不齐、战力不佳,拔若干惠于你麾下听命。”
    “谢大都督!”卫铉连忙起身道谢。武毅将军和都督府参军事都是杂牌之职,但是权力和兵力却多了许多,更何况还多个若干惠。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先不忙谢。”尔朱荣摆了摆手,说道:“有一件事,需要你来办。”
    “请大都督吩咐。”卫铉面容一肃,沉声道。
    “你说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范围太广,口头上说得不够详尽。”尔朱荣和声道:“下去以后,你以此为基,尽快写出一份周详缜密的章程予我。”
    “卑职遵命!”卫铉拱手道:“只是此等章程需要大量条陈方略、官制律令支撑。而卑职所知有限,生恐写出毫无意义的章程。还请大都督提供相关政论文章、典籍史料。”
    建议性策论一般立足实际、内容往往简明扼要,不需写得天马行空、花团锦簇,但是要用大量材料来支撑和论证。卫铉既然要写,那肯定要写出可以闻达洛阳、奠定自身名望的实用纲要。
    “可以。”尔朱荣顿时笑了,心中的期待感复又多了几分。
    卫铉倒是个脚踏实地的实干之才,而不是夸夸其谈、眼高手低之辈。
    话刚说完,立时就要身体力行,足见其性情朴拙。
    ——————
    感谢书友“曰塌天”大赏,拜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