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骂战喧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儿子,真没事吗?”
    关月梅拿了一份报纸,看着上边的文章,忍不住皱眉。
    歌功颂德、虚假文学、毫无文学价值……这些是报道给《最美的青春》打上的标签。
    要的就是从根上否定你。
    陈凡并无所谓,《最美的青春》很多故事原型都是林场职工,写的是主旋律、正能量,又岂是几声犬吠就能否定的?
    活了两辈子,还真没见过主旋律被喷两句下架的。
    写这些报道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搞伤痕文学的,撑死了算文人相轻,同行倾轧,除了给他提升知名度,屁用没有。
    至于被骂了,陈凡根本无所谓。
    跟后世的网暴相比差远了,还有这骂人的水平也不行,看看人鲁迅先生是怎么骂人的。
    骂陈源:“蛆虫充满的臭毛厕”、“谎狗”。
    骂马寅初、丁燮林、周鲠生、高一涵、李四光等:“各处流来的杂人”、“到BJ来骗一口饭”、“城狐社鼠之流”。
    骂郭沫若:“远看是条狗,走近一看,是郭沫若先生。”
    相比之下,这些文章骂人的水平太次了,净是些不痛不痒的,连让生气的资格都没有。
    ……
    安抚了家人,陈凡就把这事儿抛到脑后了,有时间琢磨这些,还不如想想明天给许今秋送什么菜呢。
    翌日,陈凡做了道虎皮鸡爪,皮酥肉嫩,色泽饱满,特别诱人,既能下饭,也能当零嘴吃。
    “不是说好不送了吗?”
    许今秋咬了咬嘴唇,郁闷地收下饭盒,还有一张纸条,打开纸条后又“噗嗤”地笑了出来。
    上边写着: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耍赖耍得如此理直气壮,陈凡同志也是个奇人。
    “马大爷,明天他要再送菜,您让他等一下,我有事找他。”
    “行,明儿我叫你。”
    马大爷走了,赵园园抓了个鸡爪就啃了起来:“还真别说,陈凡这个老家雀儿,手艺是真好,饭店都比不上。”
    说着,就盯着许今秋:“我说秋儿,你不会真看上了吧?”
    “吃你的吧。”
    许今秋白了闺蜜一眼,没好气道:“陈凡这人,套路太多,一点也不真诚,但人还是挺有趣的,当朋友还行。”
    赵园园古怪地看了眼闺蜜,不讨厌的异性朋友,很容易就会变成男女朋友,这姑娘难道不明白?
    还有陈凡,套路贼多。
    秋儿把握不住的。
    许今秋倒没多想,把昨天买的报纸找出来,第二天大清早又特意跑去报亭,又买了一些。
    骂陈凡的,更多了。
    说他的文章是歌功颂德,思想空洞,没有情感的温度,更没有语言的热情,连个让人记住的句子都没有。
    “多大的仇啊!”
    许今秋暗暗感慨,《最美的青春》她也看了,写的挺好的,文学深度谈不上,但故事、人物和精神内核还是挺感人的。
    怎么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中午时,把报纸交给陈凡,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你没事吧?”
    将心比心,要是自己被人这样骂,少不了发一顿脾气,真要急眼了,非得去报社门口泼油漆不可。
    “你这是关心我?”陈凡微笑道。
    “少自作多情,我是怕你想不开。”许今秋丢过去一个白眼。
    “有啥想不开的?他们骂得再凶也不影响我拿稿费啊。”
    陈凡拿着报纸,数了下数量,又看了下日期,好家伙,这是捅了伤痕文学的马蜂窝了。
    这报道,一天比一天多。
    批判的语言,也越来越尖锐了。
    也不怪这帮人急眼,伤痕文学的人物主要是知青、知识分子,最美的青春也是写知青,也是写知识分子。
    伤痕文学写的是苦难与悲剧,最美的青春也有苦难,但更多的是在苦难中的奋斗与付出,是一种向上的精神。
    同样的背景、人物、题材,却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内核。
    这就是在搞对立!
    真让《最美的青春》这类题材火起来,对于伤痕文学来说,不亚于挖坟刨根,等同于断人财路。
    陈凡对此,也只是笑笑。
    伤痕文学是特定年代的产物,生命力是极其短暂的。
    从1978年卢新华创作的《伤痕》开始,伤痕文学迅速进入巅峰期,涌现出一系列的代表作,在文坛占据主导地位,但到1981年就迅速走向式微。
    辉煌不过三年!
    抛开这些思绪,陈凡看着眼前的姑娘:“明天就是周六,你有事情吗?颐和园边上有家涮羊肉挺好吃的。”
    见他一脸无所谓,许今秋也就放心了,但对于她的提议,还是忍不住丢过去一个白眼:“是去逛颐和园,还是吃涮羊肉?”
    “当然是吃涮羊肉,顺便逛了一下颐和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