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铁蛋颇类其父,阿飞身世之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后来那个家长的孩子半夜发烧,是我背着他走两公里送到医院。再后来,她逢人就说:‘沈师傅是个好人。’”他笑了笑,“信任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又一阵沉默。
    这时,角落里的少年忽然抬起头,声音沙哑:“沈哥……我能给你写信吗?等我出去以后……能不能也参加你们那个‘巡护员’?”
    沈舟看着他通红的眼睛,缓缓点头:“能。而且我会回信。”
    那天下午,他在监区待了四个小时,回答了无数问题,也听到了许多故事??有人为兄弟义气误入歧途,有人因家暴离家后混迹社会,还有一个男孩,只为给病重的母亲凑医药费,偷了药店的药被抓现行。
    临走前,管教干部递给他一叠信封:“他们写了点东西,不让交名字,但都想让你带出去。”
    沈舟接过,轻轻放进包里。
    回到学校已是傍晚。他没急着打开那些信,而是先去值班室换了衣服,拿起针线包,给小宇缝书包带。孩子坐在旁边,一边啃苹果一边问:“沈叔,你今天去哪了?”
    “去看了一些迷路的人。”他说。
    “那你把他们带回来了吗?”
    沈舟笑了:“还没有。但他们已经开始找路了。”
    几天后,他一封封读完那些信,然后一字一句地回。有的信写得很长,有的只有短短几句,但他都认真对待。他在其中一封信里写道:
    >“你说你后悔当初没听妈妈的话,现在她不来探监,你觉得她恨你。可我想告诉你,我母亲临终前攥着我的照片,不是因为爱得多深,而是因为她到最后一刻,还在等我回家。
    >
    >她从未放弃我,哪怕我已经放弃了自己。
    >
    >所以,请你也别放弃你自己。”
    随着这些信件寄出,一种微妙的变化悄然发生。监狱方面反馈,参与座谈的几名青年主动报名参加了文化补习班,还有两人申请加入狱内心理互助小组。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名曾多次抗拒改造的重刑犯,在看完《归途》宣传短片后,第一次提交了思想汇报,标题是:《我也想做个点灯的人》。
    与此同时,“心灵巡护员”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云南某县民政局自发组织培训,贵州山区教师联名申请试点,甚至有几位退休法官联合发起“银发巡护团”,专门帮扶边缘青少年家庭。
    而这一切,沈舟几乎都是事后才知道。
    他依旧每天六点起床,绕校园一圈,检查门窗水电;中午帮食堂阿姨分餐,顺手教几个调皮鬼打篮球;晚上巡查宿舍,给踢被子的孩子掖好毯子。他的办公桌上多了几盆学生送的小绿植,抽屉里塞满了手写卡片:“沈叔,谢谢你那天陪我去派出所办身份证。”“沈老师,我爸昨天第一次夸我了,因为你去找他谈过。”
    唯一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基金会负责人打来的电话。
    “沈先生,我们收到了一笔匿名捐款,五百万,指定用途是建立‘新生驿站’??专为刑释人员提供过渡住宿、技能培训和就业对接。”对方语气激动,“汇款人备注了一句话:‘请替我谢谢沈舟,他让我相信,人是可以改的。’”
    沈舟握着手机,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部电影的力量,早已超出了讲述他个人经历的范畴。它成了一种象征,一种证明??证明一个人的真诚可以唤醒另一个人的良知,证明哪怕是最微弱的善意,也可能激起千层浪。
    冬天来临前,《归途》杀青。发布会当天,沈舟被安排坐在第一排。大屏幕上播放着成片,镜头从少年时期的叛逆一路推进到如今的平静生活。没有煽情音乐,没有英雄式独白,只有真实的细节:他蹲在地上修课桌腿时颤抖的手,他在雪夜里为晚归学生留门的身影,他在暴雨中背着孩子过河时咬紧牙关的表情。
    影片最后定格在那句字幕:
    **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拯救世界的英雄。
    它需要更多愿意守住一扇门、点亮一盏灯的人。**
    全场寂静,随即掌声如雷。
    记者蜂拥而至:“沈先生,现在您已经是公众人物了,未来有什么新计划?会不会成立公益组织?进军影视行业?”
    沈舟摇摇头:“我还是那个守校门的人。如果非要说什么计划……我想在镇上建个‘归途之家’,让那些刚出狱、没地方去的人,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吃顿热饭,睡个安稳觉。”
    台下一片哗然。
    林然走上台,握住他的手:“你知道吗?这才是电影真正的意义。”
    几个月后,“归途之家”正式挂牌。一栋老供销社改建而成,十间宿舍,一间阅览室,一间技能培训教室。第一批入住的是四位刑释青年,年龄最小的十九岁,最大的三十八岁。
    沈舟每周来两次,带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