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性大大降低。
但想要模仿又不是那么容易。
就拿金球奖和柏林影展的导播来说,都是路老板利用自己入围导演的身份和大会协商的成果。
国内除了电影频道的《世界电影之旅》外,只有心浪娱乐有海外的跟踪报道,而直播除了央视就是问界视频。
用电影节进行引流和打响问界视频的第一炮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当前,国内观众对于世界电影顶级荣誉和影展的关心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也正因如此,娱乐明星才挤破了脑袋想往大银幕钻。
大银幕就是咖位,是荣誉,是行业地位,是代言费和片酬的暴涨。
据统计,90年代我国每年144亿的观影人次,这个数字在2000年下降到3亿。
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但电影产业仍旧是核心文化产业,无论在受众数量还是产业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而踩准了内地电影业发展脉搏的路老板,也就是凭此打造了围绕电影核心产业构建的问界控股。
商业帝国初具规模,但他本人在电影艺术和导演地位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歇。
《鼓手》下山封王,《小偷》败走戛纳,《异域》全球爆火。
彼时《异域》刚刚落幕,一个内地第一导演的名头加诸其身,但这个第一是有水分的。
或者说,在票房上,路宽稳居第一梯队。
但黄世贤、朱大珂、陆天民等传统文艺界评论家可不这么认为啊!
他们的评判标准是电影的艺术性,而非那些下里巴人的铜臭意味。
于是,只有一个威尼斯金狮的路老板远没有获得这些老学究的认可,至少是在顶级荣誉上。
只不过,昨夜的柏林通过问界视频的扩音,又给了这些评论界笔杆子们一记重击。
多日的看衰,也没抵得过现实的残酷。
看着颁奖典礼上白玲那副卑躬屈膝的模样,这些公智和评论家们更是集体高潮,谴责他路宽作为资本的仗势欺人!
否则白玲何故前据而后恭?
只不过说一千、道一万,荣誉就是荣誉,这是抹黑不掉的。
于是矮大紧们跟路老板的影迷又吵起来了。
“先不说奥斯卡,就说欧洲三大。”
“李安有两座金熊,两座金狮,张一谋有两座金狮,一座金熊,还有一个戛纳评审团大奖。”
“国内还有贾科长等这么多欧洲三大荣誉加身的第六代顶级导演在列。”
“你们这些粉丝怎么就能昧着良心讲他是国内第一导演呢?不害臊了?”
当然也有懂行的影迷提出反对意见。
“《视与听》和《电影手册》根本不尿李安和老谋子,但对路宽的这一部《返老还童》褒奖有加。”
“你们这些评论家的理论基础不就是新浪潮吗,怎么又改口了?”
“别人谈票房你就谈格调,现在格调有了你又谈荣誉,我倒想看看路宽在荣誉上横扫三大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矮大紧很有优越感地科普:“欧洲三大60多年,只有安东尼奥尼和罗伯特-奥尔特曼拿全了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实现了大满贯。”
“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你们的偶像如果想拿到大满贯,意味着他要比戈达尔、黑泽明、布努埃尔等大师更出色。”
“可能吗?”
矮大紧哗众取宠的热帖下反驳和支持者无数,其中有个叫【轧路姬】的默默点了踩就走了。
无论如何,刚刚出道三年的路宽,已经被置于“是否是国内第一导演”这个争论中时,就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
外界的纷纷扰扰乱不了路老板的道心。
2月23号元宵节,《返老还童》的内地路演来到苏省金陵。
这天下午,青年导演孤身一人开车出了剧组宾馆。
江宁区世凹村,一个身着便服的青年开车站在村口,有些彷徨,有些忧伤。
路宽终于又故地重游,回到前世的家乡。
这里在后世2011年被江宁区政府改造成了休闲农业示范村,现在名声不显。
村内青砖街道蔓延,木栅院门,大红灯笼,恍如隔世。
石刻、牌楼、亭台、景观长廊配以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几乎都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群。
没有进村,路宽直接沿着牛首山脚往野湖边走。
这座野湖几经历史上的水文更迭已经样貌大改,此前因邻近的郑和墓得名郑和湖。
而世凹村则是因为民族英雄岳飞于牛首山大战金兵,收复健康城时曾在此屯兵而得名。
就在这自然景观入胜和人文气息浓郁的天然宝地之间,路宽几经辗转来到一座墓碑旁。
如果刘伊妃在这里也许会惊呼,这不就是那天在九寨沟令他看得入神不已的那处地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