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贞这样的老人起的早,洗漱、简单吃了点早餐,然后自然是监督着李景隆好好学习。
其实到了李景隆现在的一些水平,李景隆也教不了什么,不过还是会督促上进。
这边忙的差不多了,隔壁的小院先是传来驴...
马寻坐在书房中,手中捧着一卷《资治通鉴》,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窗外夜风拂过庭院,吹得檐下铜铃轻响,一声声如敲在心上。他放下书卷,抬手揉了揉眉心,脑海中仍是白日里朱标那副凝重神情。
东宫那一番话,看似平和,实则暗藏锋芒。朱标说“朝廷会给他们一个交代”,可这“交代”二字说得模糊,分寸拿捏得极巧??既安抚了勋贵之怨,又未松口具体赏赐多少。马寻深知太子心思缜密,绝不会轻易让利,今日肯退一步,恐怕也是因朝局动荡、边患未平,不愿内起纷争罢了。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脚步声,轻而急促。常婉推门而入,发髻微乱,额角沁着细汗,像是刚从外头赶回来。
“舅舅,出事了。”她声音压得低,却掩不住焦急,“许怡去了魏国公府,本是去传话安抚,谁知徐辉祖当面冷笑,说‘国舅不过是个外戚,凭什么替朝廷定赏?’还扬言若三日内无明诏下来,他们几家就要联名上奏,请陛下亲裁!”
马寻眉头一皱,猛地站起身来:“徐辉祖竟敢如此放肆?”
常婉咬唇点头:“不止是他。我刚从英国公府回来,张玉虽未明言反对,但态度冷淡,只说‘此事须待圣意’。还有几个小勋贵,已开始串联,说是这次海贸利润丰厚,光是关税就收了百万两白银,朝廷却只肯拨三成归勋臣分红,实在苛刻。”
马寻听得心头火起,却又强自按捺。他知道这些勋贵嘴上说的是“功劳应得”,实则是贪欲膨胀。此次南洋通商,确有马家牵头运作,调动人脉打通关节,但真正出力的却是沿海卫所将士与市舶司官吏。那些人浴血守海防倭,所得不过薄俸;而这些坐享其成的勋臣,反倒要争功夺利,岂非荒唐?
可他也清楚,这些人背后牵连甚广,魏国公徐达一门三代功勋,英国公张辅乃先帝亲信,更兼掌握京营兵权。一旦激起众怒,哪怕朱标有意压制,也难保不会酿成政潮。
“许怡现在何处?”马寻沉声问。
“还在魏国公府,被扣下了。”常婉低声答道,“徐辉祖说……说她是太子妃身边的人,理当代为传话,如今传的是什么话?模棱两可,分明是搪塞!若不给个准信,便让她留在那里反省。”
马寻瞳孔一缩。这是赤裸裸的胁迫!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上,震得茶盏跳起:“好一个徐辉祖!仗着祖荫,竟敢挟持朝廷命官之亲眷!他眼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太子?”
常婉急忙劝道:“舅舅息怒!眼下最要紧的是救人,更要稳住局面。许怡身份特殊,她是太子妃乳母之女,若真有个闪失,不仅您难辞其咎,连太子妃都会受牵连。到时候,东宫颜面尽失,您这位国舅更是首当其冲。”
马寻闭目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常婉说得对。许怡虽非马家血脉,但她自幼随侍太子妃左右,情同姐妹,如今被人软禁,传出去便是东宫权威受损的信号。若处理不当,只怕明日朝堂之上就会有人借题发挥,弹劾他“纵亲擅权”、“结党营私”。
“备轿。”马寻睁开眼,语气决然,“我去魏国公府。”
“舅舅!”常婉惊呼,“您亲自去,岂不是示弱于人?况且徐辉祖性情暴烈,万一……”
“正因为我是国舅,才必须去。”马寻打断她,“我不去,便是默认朝廷失信于勋臣;我去,便是以皇亲身份压阵,让他知道,这不是普通争利,而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话音未落,已有仆役报:“老爷,门外来了个太监,说是东宫来的,叫李德全。”
马寻眼神微动。李德全是朱标贴身心腹,素来不轻易出宫,今夜突然登门,必有要事。
片刻后,一位身穿青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被引入书房。李德全拱手行礼,神色恭敬却不卑不亢:“马国舅,殿下命小的前来告知一事??今夜三更,陛下召您入宫,乾清宫觐见。”
马寻心头一震。
皇帝召见?而且是深夜?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朱标已将此事上报父皇!说明事态严重到了连太子都无法独自决断的地步。而皇上选择此时召见,显然是要亲自定调。
“可知为何召见?”马寻沉声问。
李德全摇头:“殿下只说,事关海贸分利之争,恐生内乱,请陛下圣裁。另有一句话,让小的转告您??‘国舅当以社稷为重,勿使亲疏误判。’”
马寻默然良久,终于明白朱标的深意。
这句话表面劝他公正处事,实则是在提醒:你既是马家之主,又是国舅,更是太子妃舅父,身份多重,若因私情偏袒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