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塞王们的重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朱元璋欣慰了,看着在场的人说道,“早些年就咱们几个,那才叫势单力孤。”
    汤和得意的说道,“上位,要我说也不用多少人。有能耐的人、有本事的人,少点也没关系。”
    朱元璋深有感触,“这倒也是,当...
    夜风穿廊,吹动乾清宫檐角铜铃叮当轻响。马祖佑走下石阶时,手中那枚洪武通宝已被掌心汗水浸得温热。他未归府邸,而是径直转入西华门旁一处僻静小院??这里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在京的秘密联络点,只供钦差与密探交接要务。烛火摇曳中,一名黑衣校尉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封缄的密报:“大人,苏州细作传回最新消息:沈家覆灭后,松江棉布价格三日暴涨三成,市面已现抢购之象。”
    马祖眉头微蹙,拆信细阅。原来沈氏垄断多年,其私设的“十三行”不仅操控定价,更以高利贷胁迫织户卖断生计。如今官府查封产业,仓廪空虚,竟无一家商号敢接手调度,以致供需骤断。他搁下密报,低声问:“民间反应如何?”
    “贫者怨声载道,富户却暗自窃喜。”校尉答,“有人趁机囤积居奇,更有言称‘朝廷杀富济贫,终将抄尽万家’,煽动民心浮动。”
    马祖闭目良久,忽而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他知道,朱元璋之所以敢将皇商大权交于他手,正是看准了他既非纯粹文臣,也不依附勋贵,且有外戚身份却不恋宫闱权斗。可一旦新政推行不利,百姓不得实惠,反倒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则天下必归咎于“国舅专权”。这一步若踏不稳,不只是他个人身败名裂,连带马秀英、朱标乃至整个东宫都将受牵连。
    次日清晨,天尚未亮,马祖便命人召集随行幕僚于大理寺偏厅议事。除锦衣卫千户李昭、太医童才以外,还有一位不起眼的老者悄然入座??此人姓陈名伯安,原是江南落第秀才,后因揭露盐政黑幕遭贬流放,近年隐居徽州山中讲学,却被马祖派人三顾茅庐请出。此人不通仕途礼仪,说话直如刀割,却对财税流通之理洞若观火。
    “诸位可知,为何我执意要在镇江多留一夜?”马祖环视众人。
    无人应答。
    “非为歇息,亦非怀旧。”他取出一叠账册,“我在查一家名为‘恒源号’的小商行。它无背景、无靠山,十年间却在扬州、常州、杭州三地开设分铺十七处,主营米粮布匹,售价常年低于市价一成,却从未亏损。”
    陈伯安捻须笑道:“此非奇事。若其采买集中、运输高效、杜绝中间盘剥,则薄利多销,反能积少成多。”
    “正是!”马祖拍案,“这便是我要的新模式??不是靠特权垄断暴利,而是靠制度降本增效。沈家之罪不在致富,而在以势压人、吞食上下游血肉。我们要建的皇商总局,必须与此截然相反!”
    他转身展开一幅舆图,上绘大明沿海九省水道与主要市镇。“从今日起,我要在全国设‘平准仓’十二所,直属皇商总局管辖。每仓储备米、布、盐、铁四类民生物资,由朝廷统一采购,通过漕运网络调配。一旦某地物价异常波动,立即开仓平抑,防止奸商囤积。”
    李昭皱眉:“此举需巨量启动资金,且管理极难。稍有疏漏,便是贪腐温床。”
    “所以我不要官吏经办。”马祖目光炯炯,“我要招募民间商贾,以竞标方式承运、代售,按绩效奖惩。利润分成,风险共担。谁做得好,谁拿得多。”
    陈伯安点头:“妙!既借商人之力,又削其垄断之权。犹如驱虎吞狼,而后制虎。”
    会议持续至午时方散。马祖随即上奏《平准仓筹建章程》并附预算明细,请求内帑拨银五十万两作为启动资金。朱元璋批曰:“准。但限你一年见效,否则自请罢黜。”
    圣旨下达当日,朝堂震动。户部尚书当场抗辩,称此举违背祖制,恐致“商贾干政”;礼部侍郎更引《春秋》大义,痛陈“天子不与民争利”。然而朱标力挺马祖,直言:“今岁北旱南涝,边军缺饷,百姓缺粮,若再拘泥虚文,坐视饥荒,才是真正的失德!”
    争论未息,马祖已率队奔赴扬州。此地乃南北漕运咽喉,亦是恒源号总部所在。他微服潜行,混入市集察访数日,亲眼见一老妇为半匹粗布跪求赊账,却被牙行拒之门外。又见码头苦力每日劳作十四个时辰,所得不过三十文,尚不足以糊口。
    第七日,他在城南破庙召见恒源号掌柜周子敬。此人四十许岁,布衣草履,眉宇间透着精干与警惕。马祖开门见山:“我想请你出任扬州平准仓首任总办,年薪三百两,另加业绩分红。你愿否?”
    周子敬沉默良久,忽而苦笑:“大人可知我为何肯做这赔本买卖?十年前我家破产,妻儿饿死途中。是恒源号收留我扫地做饭,教我记账算账。我如今所做一切,只为不让第二个周子敬重蹈覆辙。”
    马祖动容,起身长揖:“那你便是我要找的人。”
    两人彻夜长谈,拟定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