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自家弟弟到底学了些什么,到底懂多少东西,马秀英其实心里没底。
因为马寻这人学的实在太杂了,想知道这家伙到底会些什么,其实也挺难。
马秀英看向朱元璋说道,“小弟知道黄河为何浑浊。”
“...
梅启哲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将手中翡翠镯子轻轻搁在案上,玉光微漾,映着烛火如一汪碧水。他并不急着答话,反倒端起茶来抿了一口,似在品味余香。良久才道:“婉儿生男生女,皆是天意,我做夫君的,只愿她平安康健,其余何足挂齿?”这话听着温厚体贴,可马寻却从他眼神深处瞧出一丝隐忍的疲惫??那不是对妻儿的不满,而是身为太子、身处漩涡中心的无奈。
马秀英坐在一旁,手里捏着绣帕,目光在梅启哲与马祖之间来回打转。她素来精明,岂会看不出这屋里气氛微妙?儿子朱标日渐沉稳持重,反倒是这个外甥马祖,越发放肆跳脱,竟敢当着众人面拿“丑女人”说笑,还教唆朱雄英背药筐云游四海。若换作别的勋贵子弟,早被御史参上一本“蛊惑皇孙、离经叛道”了。可偏偏他是她亲侄儿,又是马寻之子,朱元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又能如何?
“驴儿!”马秀英忽然提高声音,“你昨日说那青丘九尾狐能通人性,还能预知吉凶,可是真有其事?”
马祖正趴在地上教李贞佑扎马步,闻言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而起,拍着胸脯道:“姑母莫非不信?我爹讲的故事,哪一件后来没应验?当年他说东海有鲛人泣珠,三年后果然福建渔民捞上来一颗夜明珠;他又说北漠雪狼群会拜月,去年冬天大同守将还派人送回画像呢!”
“哦?”朱元璋不知何时踱步进来,龙袍未整,发髻微散,却是满脸兴致,“那你爹可曾说过,这九尾狐现世,主何征兆?”
满屋顿时安静下来。连正在翻书的刘姝宁也抬起了头,眸光微闪。
马寻轻咳一声,欲言又止。他知道儿子又要胡诌,可话到嘴边却又咽下??这些年,他故意编些荒诞奇谈,本为哄孩子开心,却不料竟成谶语。前番说“紫微星坠于金陵西郊”,不出三月便有彗星划空;又言“金乌衔剑入宫门”,翌日禁军校场果然发现一把刻着古篆的青铜短剑……这些事传到朱元璋耳中,早已让他对马寻言语多了一分敬畏。
马祖却浑然不觉,昂首挺胸道:“爹说,九尾狐出,必有圣人降世!此狐非妖,乃祥瑞之灵,专辅佐真命天子平定天下、泽被苍生!”
朱元璋抚须微笑:“那依你之见,这位‘圣人’如今在何处?”
“就在咱们家啊!”马祖脱口而出,随即指了指朱雄英,“雄英哥哥背着药筐走遍九州,尝百草、救万民,连瘸腿老和尚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这不是明摆着吗?”
朱雄英正啃鸡腿,闻言差点噎住,连忙灌了口茶,嘟囔道:“我又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郎中。”
“你不想?”马祖翻白眼,“可百姓都想让你当!温州那边都建了‘朱郎中庙’,香火旺得很!还有人说你是太上老君座下青牛下凡,专为除瘟疫来的!”
众人皆笑,唯独梅启哲眉头微蹙。他身为太子,最忌讳此类流言。即便出自孩童之口,一旦传扬出去,便是动摇国本的大祸。
“荒唐!”他冷声道,“雄英不过随舅爷爷学了些医术皮毛,便被人神化至此,可见民间愚昧无知!此事必须严加管控,不得再传!”
马祖撇嘴:“姑父,你说错了。不是民间愚昧,是你太怕了。”
一句话如冰水泼头,满室寂然。
马寻猛地站起,喝道:“放肆!还不向太子赔罪!”
马祖却不退缩,直视梅启哲:“姑父,你掌东宫十余年,政务娴熟、律法精通,可你有没有去过一次灾区?见过一个饿得啃树皮的老农?你怕流言,是因为你从未真正走进百姓中间。而雄英哥哥去了,所以他才被敬仰。这不是错,这是德行!”
空气凝滞如铅。
朱元璋静静看着这一幕,眼中风云变幻。良久,他缓缓开口:“好一个‘德行’。”
随即转向梅启哲:“你也听见了。百姓敬的是仁心,不是权位。雄英虽年幼,却已得民心所向,这是好事。至于那些传言……不必禁,只需导之以正即可。”
梅启哲脸色铁青,终究低头拱手:“儿臣……谨遵父训。”
马秀英见势不对,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孩子们闹着玩呢!驴儿,快来吃糖蒸糕,你最爱吃的!”
马祖哼了一声,扭头不理,却被马寻一把拎住后颈拖到角落。
“你疯了?”马寻压低声音,“那是太子!哪怕他有千般不是,你也该敬着让着!你以为自己是谁?真当这里是讲故事的茶馆?”
“可我说的都是实话。”马祖倔强地仰头,“爹,你教我读《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现在人人都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