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话,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就是你要的盛世?”
马寻怔住。
他望着眼前这个眉目清朗、眼神灼灼的儿子,忽然觉得陌生又熟悉。那股桀骜不驯的劲儿,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可他也清楚,这个时代容不下太多“真话”。他曾因直言进谏被贬十年,若非马秀英力保,早已身首异处。
“你想改变这个世界?”马寻低声问。
“我想让它变得更好。”马祖答得干脆。
马寻闭上眼,半晌才道:“那就先学会活着。”
***
夜深人静,乾清宫灯火渐熄。朱元璋独坐御案前,手中握着一份密报,面色阴晴不定。
原来近日浙江巡抚急奏:温州、台州一带疫病复发,死者逾三千,民间竟自发组织“义医队”,由一名少年郎中统领,日夜奔走乡里,救人无数。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地百姓称其为“小天子”,建祠焚香,祈愿长寿。
而那少年,正是朱雄英。
朱元璋将密报揉成一团,扔进炭盆,火焰腾地燃起,照亮他沟壑纵横的脸。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李贞悄然入内,轻声道:“陛下,查清楚了。那位‘瘸腿老和尚’,原是洪武初年失踪的少林俗家弟子慧能,曾参与抗元义军,后隐居雁荡山。此次现身助朱雄英施药,确有其人。”
朱元璋冷笑:“朕还以为只是个江湖术士,没想到竟是旧部之后。”
“更蹊跷的是,”李贞犹豫片刻,“有人在疫区发现一枚铜符,上面刻着‘玄甲’二字。”
“玄甲?”朱元璋瞳孔骤缩。
那是他早年秘密组建的一支亲兵代号,仅三百人,专司刺探敌情、铲除奸佞。洪武八年一场大火后,全军覆没,档案尽毁。他一直以为此事已成绝密,怎会在此时重现?
“查下去。”朱元璋沉声道,“无论牵涉何人,务必一查到底!”
李贞领命而去。
窗外月色如霜,洒在庭院石阶上,仿佛铺了一层寒冰。
***
次日清晨,马祖照例带着梅启佑练功。两人在后花园打了一套五禽戏,正要歇息,忽见刘姝宁匆匆赶来,神色凝重。
“出事了。”她拉过马祖,低声道,“老七媳妇昨夜难产,孩子生下来浑身发紫,接生婆说是‘胎毒攻心’,怕是活不过三天。你爹懂医术,快去瞧瞧!”
马祖一听,拔腿就跑。刚到梅启宅邸,只见院中哭声一片,梅启哲跪在床前紧握妻子手腕,脸色惨白。
马寻已在屋内施针,银针密布婴儿周身,细若游丝的红线从鼻腔蜿蜒而出。
“是吃了含汞的安胎药。”马寻头也不抬,“谁给开的方子?”
“宫中太医。”婢女战战兢兢回答。
马寻冷哼:“蠢货!孕妇忌用朱砂、水银,这都不懂?再晚半个时辰,孩子就没救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婴儿终于啼哭出声,面色渐转红润。满屋人喜极而泣。
梅启哲深深叩首:“舅父大恩,梅启哲永世不忘!”
马寻扶起他:“自家亲戚,何须多礼。只是今后用药,务必亲自审验,莫再轻信他人。”
梅启哲点头称是,目光却落在马祖身上,意味深长。
当晚,马祖被单独召见。
东宫书房内,烛影摇红。
“你知道我为何找你?”梅启哲开门见山。
马祖摇头。
“你父亲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一家。”梅启哲缓缓道,“但我更想知道,你们父子究竟懂得多少?那些故事……是不是另有深意?”
马祖沉默片刻,忽而一笑:“姑父,你有没有听过一个传说?说远古之时,有一族人掌握天地秘术,能观星象、测灾变、通鬼神,被称为‘巫族’。后来遭天谴,血脉流散,只剩零星后裔隐于民间。”
“你是说……你们是巫族传人?”
“我不是。”马祖摇头,“但我爹可能是。他总能在灾难来临前察觉异样,就像鸟儿感知风暴。他说这是一种‘血脉记忆’。”
梅启哲瞳孔微缩。
“姑父,”马祖逼近一步,压低声音,“你害怕的不是谣言,而是真相。你怕有一天,百姓不再需要龙椅上的天子,而会追随那个真正救他们于水火的人。但你要明白??权力可以争夺,民心却只能赢得。雄英哥哥不懂权谋,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才是最可怕的力量。”
梅启哲久久无言。
最终,他挥了挥手:“回去吧。今日之言,我不追究。但记住,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马祖行礼退出,脚步轻盈如风。
回到家中,马寻已在等他。
“你都说了?”马寻问。
“说了。”马祖坦然。
马寻叹了口气:“你比我想的还要勇敢。”
“也更愚蠢?”马祖笑着问。
“不。”马寻望向星空,“或许,你是对的。这个帝国需要一场风暴,而我们,也许正是风眼。”
***
数日后,朝廷颁布新令:设立“惠民药局”,派遣医官赴各州县防治疫病,并特命朱雄英为“巡医疗使”,持节巡视东南诸省。
诏书下达当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夹道相送。有人跪地磕头,高呼“活佛降临”;孩童争相追逐马车,口中唱着新编的童谣:“小郎中,背药箱,走过江,救四方……”
而在城南一座破庙中,一名瘸腿和尚合十低语:“时机到了。”
他身旁的年轻人问道:“师父,我们真的要辅佐他吗?毕竟……他是皇子。”
老和尚微微一笑:“贫僧辅佐的,从来不是皇子,而是苍生。”
风起云涌,大明江山,或将迎来一场无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