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马寻下班了,马祖佑也下学了,父子俩正好可以回家。
刚回家,马祖佑就瞎跑,“娘!”
敏儿连忙说道,“小公爷,夫人在卧房。”
给儿子拎着书包的马寻自然也跟着。
卧室还真的很热闹,马...
陆旭沉吟片刻,道:“家训之事,确需慎重。常茂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终究是年少轻狂,须得长辈指点,方能成章。”常遇春点头道:“正是此理。我虽粗人一个,但深知家风不立,子孙难教。陆旭,你既是国子学祭酒,又是皇亲国戚,更当以身作则。”观音奴也在一旁附和道:“夫君,如今家中子弟渐多,若无家规约束,恐难成器。”
陆旭听罢,心中一动,道:“既然如此,我便拟一份《家训十条》,以明礼义、正言行、教子弟。”常遇春大喜,道:“好!我这就命人准备笔墨纸砚,你今日便写出来,也好让我等子弟日夜诵读。”刘姝宁也道:“陆旭,你这《家训》须得言简意赅,既要合乎礼法,又要贴近人心,不可太过晦涩。”
陆旭点头,遂命人取来笔墨,铺开宣纸,略一沉思,便提笔写道:
**《陆氏家训十条》**
一、孝亲敬长,不可稍怠。
二、兄弟和睦,勿争财产。
三、勤学苦读,立志成才。
四、慎交友,择贤而处。
五、谨言慎行,戒骄戒躁。
六、节用爱物,不可奢靡。
七、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八、尊师重道,礼义为先。
九、忠君爱国,心存社稷。
十、修身齐家,以德服人。
写罢,陆旭放下笔,长舒一口气。常遇春接过一看,连连点头,道:“好!这十条家训,字字珠玑,既有古风,又有新意,实乃我陆家立身之本。”观音奴也笑道:“夫君果然才学过人,短短片刻便能写出如此佳作,我等子弟若能谨记于心,必成栋梁之才。”
刘姝宁则道:“陆旭,你这《家训》虽好,但还需有人监督执行,否则便是空谈。”马寻也道:“是啊,若无监督之人,家中子弟岂会真心遵守?”陆旭笑道:“此言有理。我意已决,家中子弟,凡年满十五者,皆需熟读《家训》,并由我亲自考核,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常茂闻言,心中一紧,暗道:“这下可不好了,我那秦淮河看花魁的事,若被写进家规,岂不成了大逆不道?”他正想着,忽听陆旭道:“常茂,你身为长子,当以身作则,若你带头不守家训,何以服众?”常茂连忙低头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定当恪守家训,不敢有违。”
陆旭满意地点点头,道:“你若能如此,我便放心了。”随即又对众人道:“今日家训已成,明日便召集家中子弟,一同诵读,并由我亲自讲解。”常遇春大喜,道:“好!明日便召集家中子弟,设宴庆贺,以示重视。”
次日,陆府张灯结彩,家中子弟齐聚一堂。陆旭身着官服,端坐堂上,常遇春、观音奴、刘姝宁等人亦在座。陆旭朗声道:“今日召集诸位子弟,乃为立家训、明礼义、正言行。此《家训十条》,乃我陆家立身之本,望诸位谨记于心,身体力行。”
说罢,陆旭亲自朗读《家训十条》,并逐条讲解。众子弟听得津津有味,皆感受益匪浅。常茂虽心中忐忑,但也知父亲用心良苦,遂暗下决心,今后定要谨言慎行,不再轻浮。
家训既立,陆府上下风气为之一新。子弟们皆知礼守法,勤学苦读,家中一片祥和之气。陆旭见状,心中欣慰,遂命人将《家训十条》刻于石碑之上,立于陆府门前,以示后人。
此事传至宫中,朱元璋闻之大喜,召陆旭入宫,道:“陆旭,你此举甚合朕意。家风正,则国风清。你既为国舅,又为国子学祭酒,当以身作则,教化子弟,为天下表率。”
陆旭叩首道:“陛下圣明,臣定不负所托,竭尽全力,教化子弟,为国效力。”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道:“好!朕信你之能,望你早日成就大业。”
自此之后,陆旭声望日隆,不仅在朝中备受尊敬,更在民间广受赞誉。陆府子弟亦皆成才,陆氏一门,遂成当世望族。
然而,陆旭深知,家风虽立,然人心难测,世事无常。他虽已立家训,但仍需时刻警惕,以防家中子弟误入歧途。他更知,自己身为国舅,肩负重任,须得谨慎行事,方能不负皇恩。
于是,陆旭更加勤勉,每日早起晚归,处理国子学事务之余,亦不忘教导子弟,巡视家中,确保家风不堕。常遇春、观音奴等人亦全力支持,陆府上下,齐心协力,共筑家风。
数月之后,陆旭所立《家训十条》,竟传至朝中诸臣之家,许多世家大族纷纷效仿,亦立家训,以正家风。朱元璋闻之,龙颜大悦,特赐陆旭“家风之范”匾额,以示嘉奖。
陆旭得此殊荣,心中感慨万千。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