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都该他管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上午在皇宫里忙着一些事情,忙好了就去学校转转。
    陈之栋一如既往的谄媚,“国舅爷,咱们现在得了朝廷的支持,调来了不少工匠。”
    马寻立刻问道,“这些工匠的管理如何?”
    陈之栋信心满满的说...
    朱?挠了挠头,一脸茫然,“皮都不存在了,毛自然也就没地方依附……可这跟黄河种树有啥关系?”
    马寻叹了口气,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朱元璋身上:“陛下可还记得洪武二年黄河决口?那一年,开封城外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当时治河之策,不过是堵、疏二字,可十年过去,黄河依旧年年泛滥。为何?因我们只治其表,未治其根。”
    朱元璋眉头微皱,缓缓点头:“你说的是水土流失?”
    “正是。”马寻站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舆图前,手指沿着黄河上游划过,“关中、陕北一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本就松软易蚀。自秦汉以来,百姓开荒垦地,砍伐林木,致使山无植被,雨至则泥沙俱下,汇入黄河。河水愈浊,河床愈高,下游堤防不得不年年加高,终成‘悬河’。如今开封城下,黄河高出城垣数丈,一旦溃堤,全城尽没。”
    殿内一片寂静。朱标脸色凝重,低声问道:“那依舅舅之见,当如何是好?”
    “治河先治山。”马寻语气坚定,“欲使黄河清,必先使高原绿。要在黄土高原广植树木、修筑梯田、限制垦荒,减缓水土流失。如此,河水渐清,河床不再抬升,方能长治久安。”
    朱?听得目瞪口呆:“可……可那得多少年才能见效?朝廷每年拨银修堤还来不及,哪有工夫去山上种树?”
    “你懂什么?”马秀英轻斥一声,“若不从根上解决,百年之后,黄河之患只会愈演愈烈。到那时,别说开封,便是徐州、扬州,乃至整个江北,皆将沦为泽国!”
    任琰丹冷笑一声:“说得轻巧。种树?谁去种?百姓靠田吃饭,你让他们放下锄头去栽树苗,一家老小喝西北风?”
    马寻不恼,反而微微一笑:“谁说不能兼顾?我在凤阳试过一种‘农林间作’之法??坡地之上,每隔五步挖坑植树,树间仍可种粮。树木根系固土,枝叶遮雨,既能保水土,又不影响收成。三年之后,树苗成林,粮食照收,百姓何乐而不为?”
    朱雄英眼睛一亮:“此法若真可行,倒是一举两得。”
    “不止如此。”马寻继续道,“我还在想另一件事??引渠灌溉。”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细说。”
    “黄河水虽浊,但若加以沉淀,仍可引之灌田。我在河南见过百姓用‘沉沙池’,让浑水流入池中静置,泥沙下沉后,清水便可用于浇地。若在沿河广设此类设施,既可减少泥沙入河,又能增加良田万亩。”
    朱标沉吟片刻:“此策需大量人力物力,非一朝一夕可成。”
    “所以我说,这事不能单靠一人。”马寻环视众人,“治理黄河,不是我马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七皇子一个人的事,而是朝廷上下、三代君臣共同的大计!今日种下一棵树,三十年后子孙才可见其荫;今日修一段渠,十年后百姓方得其利。功成不必在我,但求不负苍生。”
    这话一出,连一向嬉笑的朱?也肃然起敬。
    朱元璋久久不语,终于长叹一声:“朕年轻时走过淮西、河南,亲眼见过黄河泛滥后的惨状。尸臭十里,饿殍遍野,幸存者啃树皮、食观音土,活下来的也只剩一口气。那时我就发誓,若有朝一日执掌天下,定不让百姓再遭此劫难。”
    他缓缓起身,走到马寻面前,握住他的手:“你虽不愿做官,可这份心,比许多尚书都强。从今日起,朕准你在民间推行你的‘生态治河’之策,所需钱粮,户部优先拨付。若有阻挠者,以抗旨论处!”
    马寻一愣,连忙推辞:“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但此事牵涉甚广,若由我一人主导,恐惹人非议。不如设一‘河政司’,专管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沉沙灌田诸事,由太子监领,臣仅作顾问。”
    朱元璋略一思索,点头应允:“也好。标儿,这差事交给你,你意下如何?”
    朱标毫不犹豫跪下:“儿臣愿竭尽全力,不负父皇与舅舅所托!”
    “好!”朱元璋大笑,“有你们父子叔侄同心协力,何愁黄河不清!”
    马秀英欣慰地笑了,转头对朱?说道:“听见没?你舅舅这不是藏私,而是怕你懒惰不用功。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朱?吐了吐舌头:“我知道错了……舅舅,您能不能也教教我种树的本事?”
    “可以。”马寻笑道,“不过先背熟《齐民要术》再说。”
    众人哄堂大笑。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进来禀报:“启禀陛下,工部尚书李质求见,说有紧急河务奏报!”
    朱元璋神色一凛:“宣。”
    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