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以身作则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气氛稍缓。
    朱雄英趁机上前:“外公,其实我们今日回来,并非只为争论天地形状。马祖佑在宿州翻出了先祖遗留的一部手札,记载了马家百年前参与海外通商之事,甚至提到一支船队曾远航至‘扶桑以东三千里的大岛’,带回奇异铜矿与黑石燃料。”
    “什么?”朱标震惊,“马家早就有远洋记录?为何从未听闻?”
    “因当时朝廷禁海。”马祖佑接过话头,“先祖恐惹祸上身,故将此事隐匿,仅以暗语记于族谱夹层。此次若非我无意中发现祖父旧箱中的密文破译法,仍不知真相。”
    他展开手中那卷纸册,赫然是一幅航海图残片,标注着“琉球?吕宋?爪哇”一线,另有几处用朱砂圈出,写着“火山水”、“黑油泉”、“金砂谷”。
    朱元璋目光灼灼:“这些地方……如今可在版图之内?”
    “部分已在。”朱标快速回应,“但‘黑油泉’所产之物,臣近日听西域商人提起,名为‘石油’,燃之如烈火,可驱机械,未来或成国本资源。”
    “好!好!”朱元璋突然大笑,“原来我大明脚下,竟埋着如此宝藏!既然天命在我,岂能坐视不理!”
    他转身看向马寻:“你既是国舅,又是马家血脉,此事便交由你督办。组建‘经略司’,专管海外勘探、资源开发、新学研究。凡有识之士,不论出身,皆可录用。”
    马寻吓了一跳:“我?我不行啊!我又不懂这些!”
    “你不行,谁行?”朱元璋冷笑,“你儿子都能说出‘地球是圆的’,你这个当爹的,难道还不如个娃娃?”
    众人哄笑。
    马寻苦着脸看向马秀英:“姐,救我……”
    马秀英笑着摇头:“这是天恩,推不得。况且,你以为你这些年混吃等死,皇上真不知道?他是念你忠厚,留你在京养老。如今国家需才,正是你立功之时。”
    马寻欲哭无泪。
    朱标却眼前一亮:“若真能开辟海外之路,不仅能富国强兵,还可传播教化,使蛮夷归心。只是……需防泄密于敌国。”
    “不必担心。”刘姝宁道,“可设‘秘阁’,遴选聪慧少年,教授算学、格物、舆地之学,培养专门人才。对外则称‘钦天监附属书院’,以免惊世骇俗。”
    “妙!”朱雄英击掌,“既可育人,又可保密。而且这些孩子长大后,便是真正的‘新派官员’,不受旧儒束缚。”
    朱元璋缓缓点头:“准了。此事由马寻总领,朱标协理,刘姝宁为首席讲习官,赐号‘明德先生’。三年之内,我要看到成效。”
    刘姝宁躬身领命。
    惠侯佑蹦跳着喊:“我也要去!我要学造船!将来当大将军,带着舰队绕地球一圈!”
    “胡闹!”朱元璋板脸,“你还小!”
    “可您说男儿志在四方!”惠侯佑理直气壮,“再说了,我都能背《山海经》全文,还能画出九州地形图,连徐达爷爷都说我有将才!”
    朱元璋一愣:“徐达什么时候见你了?”
    “前日他在皇陵巡查,碰巧遇见我在画沙盘推演兵法。”朱雄英笑道,“老爷子看了半个时辰,临走留下一句话:‘此子若生在汉唐,必封冠军侯。’”
    满屋哗然。
    连一向不屑的殷燕先也不由动容:“真有这般天赋?”
    “不信你看。”朱雄英取出一张牛皮纸,摊开??竟是模拟北元战场的布阵图,攻防转换、粮道布置、伏兵调度,井然有序,竟有几分兵法大家气象。
    朱元璋久久无言,终是长叹:“朕原以为,子孙中最像我的是朱标,最像马皇后的是朱雄英……没想到,这最小的一个,反倒继承了朕年轻时的胆魄与野心。”
    他将惠侯佑放下,正色道:“既然你想建功立业,朕给你一个机会。从今往后,每日辰时到午门,听大臣议事,记下要点,傍晚来乾清宫复述。若连续三个月不错一字,朕便允你入秘阁学习。”
    “真的?”惠侯佑眼睛发亮,“一言为定!”
    “君无戏言。”
    孩子欢呼雀跃。
    马太公欣慰微笑:“马家血脉,终究未堕。”
    马寻却愁眉苦脸:“完了完了,这下真躲不了了。我连账本都算不清,怎么管这么大摊子?”
    “怕什么。”马秀英拍拍他肩膀,“你只要记住三条:第一,用人不疑;第二,赏罚分明;第三,别贪钱。”
    “那我要是做不好呢?”
    “那就让位。”朱标淡淡道,“国家大事,不容儿戏。若你尸位素餐,自有能者居之。”
    马寻打了个寒颤。
    当晚,马府灯火通明。
    马寻召集全家开会,连武忠、武聚也被叫来旁听??毕竟他们现在是“经略司”首批护卫军官人选。
    “从明天开始,咱们马家要翻身了。”马寻难得正经,“不再是靠着裙带关系混日子的外戚,而是真正能为国效力的世家。”
    武忠挠头:“那我们干啥?”
    “招人!”马寻咬牙,“去找那些会算账的、懂测量的、能画图的、会造器械的,不管出身高低,统统给我挖来!月薪三两银起步,有特殊技能者另加赏赐!”
    武聚惊讶:“这么多钱?”
    “穷则变,变则通。”马寻叹气,“以前我觉得当个闲散国舅挺好,晒晒太阳,逗逗鸟,老婆孩子热炕头。可现在我才明白,舅舅这个位置,不是用来享福的,是用来撑起整个家族脊梁的。”
    众人肃然。
    马祖佑忽然道:“其实……我还发现一件更重要的事。”
    “啥?”
    “先祖手札最后一页提到,马家曾与一支来自‘极西之地’的商团交易,对方带来一种‘能照见骨肉’的镜子,触之冰冷,却可透视人体。疑似……X光机雏形。”
    “啥玩意?”武忠傻眼。
    刘姝宁却浑身一震:“你是说……能看见骨头的镜子?”
    “对!据说当时有个士兵摔伤,大夫用此镜一看,立刻发现肋骨断裂,及时施救才保住性命。”
    刘姝宁呼吸急促:“若真有此物,医学将飞跃百年!必须找到它!”
    “问题是,那支商团后来消失了。”马祖佑苦笑,“只留下一句谜语:‘月出西海,影照昆仑;星落南荒,光返蓬莱。’”
    “这是线索!”朱雄英激动,“说明他们还会回来!只要我们破解密码,就能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马寻看着这群斗志昂扬的亲人,忽然觉得胸口发热。
    原来奋斗的感觉,是这么让人上瘾。
    三日后,大明首座“科技秘阁”在南京鸡鸣山下奠基。
    朱元璋亲题匾额:格物致知。
    与此同时,沿海各卫所接到密令:加强海防巡逻,留意任何可疑船只,尤其注意携带奇异仪器的外国商旅。
    而在遥远的印度洋上,一艘挂着十字旗的欧式帆船正破浪前行。船首站着一位白袍老者,手持青铜罗盘,喃喃自语:“东方之龙已醒,吾等使命,即将达成……”
    夜深人静,马寻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他轻声问:“娘,您看到了吗?咱马家,终于不只是靠您妹妹的面子活着了。”
    无人应答。
    只有风吹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宛如回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