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谯县之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关羽沉吟片刻,“关某今年四十有二,甄氏不过才二十岁,年龄相差悬殊...”
    刘贤连忙道:“年龄何足道哉?以关将军之英雄气概,甄氏之才貌双全,正是天作之合啊!”
    别说在古代,即便是在后世,男人...
    官渡之战的胜利,让曹操在中原大地上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他深知,这仅仅是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北方袁绍虽败,但其残余势力仍盘踞于冀州、幽州等地,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南方孙权与刘备则如同蛰伏的猛虎,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发起反击。因此,曹操并未因眼前的胜利而懈怠,而是迅速调整战略部署,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
    ###平定河北:从内部瓦解袁绍集团
    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回北方,不久便因忧愤交加病逝,其子袁谭、袁尚兄弟为争夺继承权爆发内讧。曹操敏锐地抓住这一机会,决定趁袁氏家族自相残杀之际彻底解决北方威胁。
    ####攻心为上:分化袁氏阵营
    曹操派遣使者前往冀州,向袁谭许以高官厚禄,试图拉拢这位长子归顺曹营。同时,他命郭嘉率军佯攻幽州,迫使袁尚分兵防御,从而削弱其对冀州的支持。这一策略果然奏效,袁谭见有机可乘,立即答应与曹操合作,共同对抗弟弟袁尚。
    然而,当曹操率大军抵达冀州时,却发现袁谭并非真心归降,而是企图利用曹军力量铲除袁尚后再反戈一击。对此,荀?早有预料,劝谏道:“主公,袁谭狼子野心,不可轻信。若不尽早除掉此人,日后必成大患。”于是,曹操表面上继续与袁谭联手围攻邺城,暗中却布下天罗地网,等待合适的时机将其铲除。
    经过数月鏖战,邺城终于被攻克。袁尚仓皇逃往中山,而袁谭则因贪功冒进而陷入曹军埋伏,最终被斩于阵前。至此,袁氏兄弟皆亡,河北大部分地区落入曹操之手。
    ####安抚民心:推行新政巩固统治
    为了稳定新占领区,曹操沿用了此前在徐州的经验,一方面减免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另一方面大力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他还特别注重选拔本地人才参与治理,既缓解了外来统治者的压力,又赢得了地方士绅的支持。
    与此同时,曹操将“屯田制”推广至河北全境,不仅解决了军队粮草问题,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当地百姓目睹生活逐渐改善,纷纷称赞曹操仁德,称其为“再造父母”。
    ###南下江淮:遏制孙权扩张势头
    随着北方局势趋于稳定,曹操的目光再次转向南方。此时,孙权已初步统一江东,并开始向淮河流域渗透,意图扩大势力范围。曹操意识到,如果任由孙权发展下去,将来极有可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因此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遏制其扩张。
    ####水陆并进:切断吴军补给线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直逼寿春。与此同时,他命令张辽、乐进等将领率水师沿长江北岸展开游击战,不断袭扰吴军粮草运输线。此举使得孙权被迫分兵防守,无法集中力量应对曹军主力。
    在一次关键战役中,张辽以少胜多,在濡须口大破吴军水师,缴获大量船只和物资。此役过后,孙权不得不暂时停止北伐计划,转而加强长江沿线的防御工事。
    ####外交攻势:离间东吴内部
    除了军事打击外,曹操还通过外交手段进一步削弱孙权的实力。他派人秘密接触周瑜、鲁肃等东吴重臣,试图用金钱和封赏收买他们的心腹之人。虽然未能完全成功,但这些举措确实引发了东吴内部的猜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孙权的决策效率。
    ###西征凉州:扫清最后障碍
    尽管北方和南方的局势有所缓解,但西部的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依然对曹操构成威胁。这些人占据陇右地区,不仅控制着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还时常联合羌胡部落骚扰关中边境。
    ####借力打力:化解联盟危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西征,目标直指长安。得知消息后,马超、韩遂等人迅速结成联盟,试图凭借地利优势阻挡曹军推进。然而,曹操早已料到这一点,他故意示弱,主动提出议和,声称愿意割让部分土地换取和平。
    在谈判过程中,曹操巧妙运用离间计,挑拨马超与韩遂之间的关系。他故意泄露一封伪造的书信,内容暗示韩遂有意背叛联军投降曹营。马超闻讯勃然大怒,当即带兵袭击韩遂营地,导致联军内部大乱。
    趁此良机,曹操下令全面进攻,一举击溃马超、韩遂的主力部队。二人仓皇逃入羌族聚居地,从此再无力与曹操抗衡。
    ####整顿边疆:确保长久安宁
    平定凉州后,曹操随即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安抚当地少数民族并维护边疆稳定。他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羌胡事务,鼓励汉人与少数民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