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纷效仿造反,天下姓谢的将军不乏少数,而她们所知的那一位屯兵鹿城,距离幽州足足几千里。
    不可能会是他。
    一定是别的姓谢的军队。
    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巧的事?
    第2章
    重逢
    士兵们将其扣在了这里,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再回来,黑沉沉的柴房里,玉昭和秋胧两个人相拥着取暖。
    玉昭在极度的疲惫中睡着了。
    也许是秋胧提到了那个人的原因。昏昏沉沉的梦里,她又回到了那个杏满枝头的青葱时光,长安的十五岁。
    她又见到了谢岐。
    。
    说起长安,其实玉昭并不是长安人。
    玉昭祖籍杭州,在江南水乡待了将近十五个年头。
    玉昭,原本姓沈。
    及笄的那一天,沈父送她的及笄礼,是将她送去了长安。
    那是玉昭有生之年第一次去往长安。
    那一年,她第一次离家,从杭州辗转到了长安,中间足足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她亦是第一次意识到,那个百姓口中繁华之极的天子之城,原来是这样的遥远。
    长安有王家,王家有她素未谋面的舅舅王青嘉,与玉昭逝去的母亲同为亲兄妹。
    到达长安的那一日,王青嘉亲自携家眷迎接她们父女二人。
    王青嘉似乎与沈父并不热络,礼貌地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一旁的玉昭。
    玉昭记得舅舅那天使劲拍了两下她的肩膀,一语不发,只是红了眼眶。
    王青嘉身后站着一个精明华贵的美妇人,看上去三十出头,风韵犹存。
    美妇人的身边跟着一个清秀的少年,还有两个娇俏的女郎,她们都在好奇地张望着她。
    一路上沈父已经跟她细细讲过王家的情况,玉昭见到来人便知道,这是她的舅母孙氏,围在她身边的是她的三个孩子。
    清秀少年是她的表哥王玉楼,两位女郎则是她的姐姐王汝芝、王宜兰。玉昭含笑与他们一一见了礼。
    长安城比玉昭想象中还要繁华,而王家也比她想象中还要大一些,规矩也更多一些。
    初到王家,与玉昭想的不太一样。
    沈父在王家待了几天之后,便独自离去了,将玉昭一人留在了这里。
    临走之前,沈父细细与她叮嘱了诸多事宜,玉昭一一记下,心中却犹疑又怕,她隐隐感觉阿爹不会再回来接她了。
    果然,几个月后,沈父因病离世,玉昭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王家没有让她回去扶灵,他们将这个消息告诉她的时候,沈父已经去世了一个多月。
    玉昭悲痛欲绝,哭了三天三夜,彻底病倒了身子,缠绵了病榻数月有余,从此染上了风寒的病根。
    王青嘉这个做舅舅的没有亏待她,天天流水一样的补品汤药往她那里送,从不计较花费多少。
    数月之后,玉昭的身子终于康复。
    她病好的第一件事,便是让丫鬟搀扶着来到王青嘉的书房,跪在王青嘉的面前,感激他的恩情。
    从此之后,王家多了一位规矩识礼的表姑娘。
    ?如?您?访?问?的???????????????????不?是?í????ū?w???n????????5?.?c?ò?м?则?为??????????点
    因是寄人篱下,玉昭在府中小心行事,不敢行差踏错一步,平日里居住在王青嘉给她安排的浣水阁,从不轻易出去。
    王青嘉给她改了名字,将她的沈姓改成了王。
    不久之后,王青嘉升了官,政务越来越忙,留在府中的次数变得很少。
    王青嘉不来,那个面热心冷的舅母孙氏则更是对她懈怠。
    孙氏作为当家主母,与王青嘉成婚至今,相敬如宾。王青嘉虽然纳了几房小妾,但这么多年都无一儿半女,足见孙氏平日理家有方、为人决断。
    玉昭来到府中之后,孙氏只面上象征性地探望过她一两次,叮嘱下人不能短了吃穿用度,之后就把心思全部扑在了她的亲生子女身上。
    两个姐姐也并不喜她。
    十五六岁花一样的年纪,正是争奇斗艳、掐尖要强的时候,她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表姑娘并不友好,态度淡淡的。
    只有表哥王玉楼时不时来看望她。在最冷的时节吩咐下人给她送来炭火冬衣,还定时给她送来几本书籍字帖,叮嘱她勤加学习。
    平日里带着两个妹妹出府游玩的时候,也总是会捎带上玉昭一起。
    王玉楼及冠的那一日,孙氏在府中举办了盛大的宴席,宴请了很多宾客。
    那一日玉昭穿上了平日里不曾穿过的衣裙,那还是从杭州来到长安时,沈父为她置办的。
    她换上了一身鲜亮衣裙后,贴身的丫鬟春华左看看右看看,喜不自胜,又给她化了一个长安最为时兴的妆容。
    玉昭继承了生母王青懿优柔婉约的风骨,生的极美,只是在府中懂得察言观色,藏拙并不显眼,如今这么好好一打扮,前来找她的王汝芝怔怔盯了她片刻,脸色不太好看。
    但是随后,她还是换上了一幅假模假样的笑脸,亲昵地上前拉着她的手,说要带她去一个好地方。
    王汝芝带她去了水榭亭,两人躲在假山后面。
    玉昭远远便看到了王青嘉和王玉楼在那里。
    旁边还有一个陌生的青年。
    那人背对着她,负手而立,只留给她们一个高挺卓然的背影,一身紫棠轻袍衣袂翻飞。
    大齐风尚严谨,服装用料颇为考究,在颜色上也衍生出了一套规则。
    越浓重的颜色,越用料稀缺,代表这个人的地位越高。比如帝王穿玄黑,平民穿麻衣,就连王青嘉上朝时也不过绯红官袍。
    只有三品之上的人才配穿紫色,从杭州到长安,玉昭还从未见过身穿紫色的人。
    眼前这个人来头绝非不小。
    可是看他身量颀长挺拔,与王玉楼说说笑笑,两人看起来年纪相仿,竟是弱冠之年便位列三品?
    此人究竟是何身份?
    玉昭盯着他的背影,默默思量着。
    “看到了吗?”身旁的王汝芝小声道,语气里有掩饰不住的兴奋,“那个人是谢家三郎,谢小侯爷,是哥哥的好友,经常来咱们府上做客。玉昭,你瞧他如何?”
    玉昭低下头去,柔声道,“堂堂小侯爷,岂是我们可以置喙的。姐姐,我看咱们还是离开这里吧,要是被老爷发现,又是一顿责罚。”
    “怕什么?”王汝芝怨她胆小怕事,嗔道,“爹爹现在忙着应付小侯爷呢,哪有空管我们?”
    这时水榭亭下传来一阵笑声,那人不知与王玉楼说了些什么,仰头大笑,笑声疏朗肆意。
    玉昭怔怔盯着大笑的青年,又听到一旁的王汝芝道,“再说小侯爷性情旷达不羁,更是不在乎这些虚礼,发现了就发现了呗,对了,听母亲说,他马上就要随老侯爷出征了,出征之前,谢家势必会给他安排一门婚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