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城区礼士路58号,峨眉饭庄静静伫立在此,承载着半个世纪的烟火气息。自1950年创立伊始,何雨柱便踏入这方天地,跟着师傅王友德潜心研习厨艺。那时的他,青涩稚嫩,满心满眼皆是对烹饪技艺的炽热向往,就此开启了与川菜相伴的漫漫学徒生涯。
何雨柱的师傅王友德,堪称川菜界的翘楚,厨艺造诣登峰造极。经他之手的每一道川菜,皆是色、香、味俱全的艺术品,那独特醇厚的风味,引得无数食客竞折腰,在岁月沉淀中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峨嵋派川菜,让峨眉饭庄声名远扬,在京城餐饮界稳稳占据一席之地,成了有口皆碑的川菜名店。何雨柱日日受师傅悉心点拨,加之自身勤加钻研,练就了一手地道川菜手艺,做出的菜品滋味竟隐隐有赶超谭家菜之势。
不过,并非川菜就全然盖过谭家菜一头。彼时,谭家菜作为昔日官府菜,传承严苛,做法繁复,食材讲究,如今却因时移世易,几近失传,鲜有人敢轻易尝试烹制;反观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麻辣鲜香,契合大众口味,有着顽强蓬勃的生命力,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发扬。何雨柱看中川菜这一优势,笃定心思投身其中,直至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起,他才重拾对谭家菜的探索钻研。
这天,何雨柱站在峨眉饭庄门口,仰头凝视那古朴门匾,往昔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一时间竟愣了神。“柱子,你搁门口傻站着干啥呢?咋不进来?”峨眉饭庄的二掌柜瞧见何雨柱发呆,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
“哦,李掌柜,没啥,刚想起些旧事。您瞅见我师傅没?”何雨柱一边抬脚迈进饭店,一边随口应道。
“这会子你师傅不在后厨还能在哪?麻利着点,今儿咋来得这么迟?待会儿小心你师傅收拾你!”李掌柜半打趣半催促着,脸上挂着一抹笑意。
“嗐,别提了,我先找师傅去,待会再跟您唠。”何雨柱脚底生风,麻溜朝后厨奔去。
后厨里,王友德师傅正围着炉灶忙活,锅铲在手中翻飞,菜肴在锅里滋滋作响,烟火升腾间满是鲜香味道。见何雨柱进来,王友德瞪了他一眼,高声数落:“你个小兔崽子,胆儿肥了啊!来得这么晚,瞅瞅后厨都乱成啥样了,还不赶紧切墩去!”
何雨柱没听话乖乖去切墩,反倒是径直走向放茶缸的地儿,给王友德倒了杯水,端到跟前。巧的是,王友德刚炒好一盘菜,正装盘呢。
何雨柱双手递上杯子,满脸堆笑:“师傅,下道菜是啥,我来炒呗,您老歇歇。”
“就你?还炒菜,拉倒吧!切了两年墩,怕是连自个儿姓啥都快忘了。”王友德掀开杯盖,轻抿一口,挑眉说道。
“师傅,您可别小瞧人!我平日里在家没少练,家里一日三餐都是我掌勺,我爸都直夸我手艺能出徒了。不信您瞧瞧,这么着,这道土豆丝我来炒,就算炒砸了,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大不了咱自个儿吃了,我掏钱还不成吗?”何雨柱也不跟师傅客气,撂下话就利索起锅、倒油,动作一气呵成。
王友德还没反应过来,何雨柱已将辅料下锅,只能站在一旁看着他操作。瞧着何雨柱那熟练架势,王友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微微点头:“行啊柱子,瞧这模样,有点意思。”
何雨柱边翻炒土豆丝,边瞅着师傅说:“师傅,跟您说个事儿,打明儿起,我来不了咱这上班了。我爸昨儿晚上跟白寡妇跑了,我今儿去轧钢厂应聘,定了个主厨的活儿,一个月32块钱呢。”
王友德听闻,重重叹了口气:“这个老何啊,唉……早劝过他,雨水还小,非得找个保城的女人。这四九城这么大,作孽哟!”
“师傅,我爸也是奔着自个儿幸福去的,做儿子的也不好拦着。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个儿,就是苦了雨水。得嘞,师傅,菜出锅了,您尝尝咋样?”何雨柱把炒好的土豆丝装盘,端到王友德面前。
王友德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土豆丝入口,细品之后,朝外面喊道:“栓子,酸辣土豆丝,上菜!”
放下筷子,王友德看向何雨柱:“行,既然你都想好了,饭店这边我去跟李掌柜说。你在这干了两年,师傅没啥拿得出手的,晚上来我家,我把这些年写的做菜心得给你带上,往后有空就翻翻。”
何雨柱心头一震,上辈子只当师傅和父亲那些师兄弟都是一路货色。父亲何大清一走,第二天下午,那些人便带着何雨水去了保城,回来自己就病了好几日,在峨眉饭庄辞工还是托贾东旭办的,哪有这心得笔记的事儿?这可是实打实的宝贝,凝聚着峨眉川菜派创始人的心血与智慧。
想当年,何大清虽有家传谭家菜手艺,奈何解放后,谭家菜作为官府菜,没了施展空间,便拜王友德为师,学了一年川菜。1950年峨眉饭庄开业,何大清顺势把何雨柱送来当学徒。
“师傅,今儿下午我打算去趟保城,晚上怕是去不了您家了。还得麻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