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印度式中产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74章印度式中产
    米拉路上的公寓,阿希什现在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但他的家人很喜欢,尤其是母亲。
    几年以前,还在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时,阿希什的母亲曾在一本古吉拉特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栋房子,它窗纱飘逸,灯盏璀璨。
    她当即求问神明:我们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何时才能走进这样的未来?
    现在阿希什可以笑着指给母亲看,他们新家的客厅里挂着窗纱,一盏灯正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
    他当初刚搬进新居,每日门庭若市,来做客的主要是以前的老邻居丶七大姑八大姨丶他们的同事丶姐姐拉珠最开始的学生丶阿希什自己的朋友等等。
    他们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真正住进能称得上是房子的地方,才向成为中产阶级迈出了一大步阿希什一家的故事便是孟买的变迁史,他们最早从要塞区搬到了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又迁往米拉路上的新公寓。
    这一切都得益于阿希什找了份好工作,他还帮助几个堂哥丶表哥也在苏尔电器谋个一差半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贫民窟人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慢慢的这些亲戚朋友手里有了钱后,也纷纷搬到了米拉路上的公寓。
    他们自觉地向阿希什靠齐,团结在他周围,唯他马首是瞻。
    他是家族的纽带,周围的人发迹全靠他,大家自然知道该怎麽做。
    当然,米拉路上的房子确实不错,那是无数贫民窟人魂牵梦绕的中产阶级住房。
    就说他堂哥一家吧,有生以来第一次,孩子们有了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
    他们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安排了床位。现在,堂哥(赚钱养家也出资买下公寓的大功臣)和最小的弟弟帕里什睡卧室。另一个弟弟萨伊什在马拉提郊区当推销员,不常回家住。堂哥的母亲睡客厅的贵妃椅,父亲带第四个儿子睡沙发床,妹妹则在厨房边上打地铺。
    在南孟买人看来依然局促的两居室,在堂哥一家眼中已大得不可思议。
    「我甚至会不知所措。」堂哥和阿希什说,「房间太大,反而让我睡不着了。」
    所以一家人又重新挤在客厅,在令他们安心的电视节目的嘈杂声中慢慢睡去。
    哦对了,新买的苏尔电视机有「睡眠定时」功能,会在开启半小时后自动关闭。
    从小只有一间房的他们渴望获得更多丶更大的空间,而一旦得到了,又不知该如何利用。
    阿希什新家的客厅里放着手绘花瓶,从藤蔓环绕的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固然充足,蚊虫的数量也同样惊人,屋子里的人却仿佛浑然不觉玻璃橱里展示着阿希什闲暇时的三幅作品,一幅画着艾菲尔铁塔,另一幅画着自由女神像,还有一幅画着脱衣时连带把皮肤也剥下来的男人。
    他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知识水平丶爱好都有点小资的味道。
    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深棕色的石砖,顶上的两只射灯努力想为冷硬的墙面增添一点温馨的气氛,与另外三面粉刷成白色的墙殊不相称。
    人们以为石砖只起到装饰的作用,其实是因为后面的墙壁漏水了,不得不遮遮丑。
    阿希什有苦难言,这间公寓交房没多久的新居已经四处渗水。但是当客人称赞石砖多麽有设计感时,他从不道破背后真正的原因。
    阿希什还记得当初买这间公寓时的宣传册,那是最初让他丶他的家人和所有昌德雷什查乌的居民动心的源头。
    宣传册以高饱和度的红黄蓝三色打底,散发着好似五十年代美国地产GG的俗气,虽然后者是为招揽客户在阳光灿烂的加州购房。
    宣传册的文案有多处拼写错误,以华丽的粗体字这样写道:
    80年时,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企业家有这样一个梦想:他们渴望在荒芜丶单调的都市建筑群外营造一处美丽祥和的绿洲。
    在集团创始人,已故的斯里.昌德雷什.罗哈总裁的带领下,罗哈集团为孟买疲惫的购房者带来了郁郁葱葱的生机....如今,罗哈集团旗下的每一处房产,您的安身之所是温馨丶舒适丶明亮丶欢乐和繁荣的象徵。选择罗哈,就是走向幸福美满的大结局。
    宣传册里的插图是孟买摩天大楼的剪影,又画有被棕榈树环绕的中低层建筑和建筑物前悠闲散步的夫妇丶整洁路面上开过的豪华轿车丶孩子们的游乐场和远处浪花朵朵的蔚蓝大海。
    宣传册承诺会在小区建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公交车站丶网球场丶俱乐部和图书馆,这些承诺无一兑现。
    但如果你正坐在乔格什瓦里的简陋窝棚,屋外污水横流,醉鬼荒腔走板的丶混混寻滋事的叫嚣,连同嗡嗡作响的蚊蝇一道从你家唯一的窗口飞进来,端详着色彩鲜艳的宣传册,你会愿意相信这些承诺是真的。
    或许那一晚当你入睡后,你会梦见自己的孩子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