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外交是什么姿势?公主殿下的狡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便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前。寺内香火鼎盛,僧侣们正诵经祈福,为新的一年祈求平安。
    太平公主走进大殿,跪在蒲团上虔诚地祈祷。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幼时与兄妹们嬉戏的场景、母亲严厉的教导、父亲慈爱的目光……还有那些她无法掌控的未来。
    “愿天下太平,愿父皇早日康复,愿母亲放下执念,愿兄长们和睦相处……”她在心中默念着。
    祷告完毕后,太平公主站起身来,发现狄仁杰依旧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
    “公主,人生如棋局,每一步都需要谨慎斟酌。但无论如何,请记住,您始终是大唐最重要的一员。只要您愿意,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影响这个世界。”
    太平公主凝视着狄仁杰,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谢谢狄大人。我会努力的,不仅为了我自己,也为了大唐的未来。”
    夜渐深,长安城的烟火渐渐熄灭,但那股温暖的气息却久久萦绕在太平公主的心间。她知道,前方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她也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满长安城,新的一年开始了。
    太平公主早早地来到太极殿,参加新年的朝会。大殿内金碧辉煌,文武百官整齐排列,气氛庄严肃穆。李治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容憔悴,但目光依然锐利。
    “朕观诸位大臣皆已到齐,今日特设朝会,旨在商议国事,并展望新年之计划。”李治开口说道,声音略显虚弱。
    众臣齐声应答:“吾皇万岁!”
    太平公主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场内的每一个人。她注意到,太子李显神情肃穆,似乎胸有成竹;而武则天则端坐于侧,目光扫视全场,威严不减当年。
    “太子殿下,你先说说你的想法吧。”李治转向李显。
    李显拱手行礼,朗声道:“儿臣以为,新的一年应当以安民心为首务。建议减免部分地区赋税,同时加强对边疆的防御,确保边境安宁。”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不少大臣的赞同。然而,也有一些人面露疑虑,显然认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削弱朝廷的财政实力。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但是否考虑过国库的压力?”一位老臣站出来质问道。
    李显从容应对:“国之根本在于民,若无民众支持,何谈富强?况且,减免赋税只是暂时之举,待经济复苏,自然会有更多税收。”
    这场争论持续了许久,直到李治挥手示意停止。“此事暂且搁置,待进一步商议后再做定夺。”
    接下来,轮到其他大臣发言。有人提出扩建长安城的建议,有人主张改革科举制度,还有人呼吁加强对外贸易。每一个议题都牵涉到巨大的利益调整,也让太平公主愈发意识到,治理一个国家绝非易事。
    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大殿,递上一份紧急奏报。李治接过一看,脸色骤然阴沉。
    “何事如此紧急?”武则天问道。
    李治抬起头,声音冰冷:“吐蕃使者突然抵达长安,声称其国王病逝,请求援助平定内乱。否则,恐有外敌趁虚而入。”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吐蕃乃大唐重要邻邦,一旦发生动荡,必将波及大唐的安全。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轻易答应。”一位将军站出来反对。
    “但若拒绝援助,恐怕会损害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一位大臣则持不同意见。
    李治陷入沉思,而武则天则冷冷地说道:“此事需慎重考虑。不妨先派人前往吐蕃探查虚实,再做决断。”
    太平公主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揣测各方的意图。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外交事件,更可能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开端。
    “父皇,儿臣愿亲自前往吐蕃,代表朝廷处理此事。”李显突然开口。
    此言一出,再次引发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太子不宜冒险远行,但也有人支持他的主动担当。
    “太子殿下年轻气盛,固然值得称赞,但吐蕃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三思而后行。”武则天淡淡说道。
    李治皱眉思索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好吧,太子可带一支精锐部队随行,务必小心行事。”
    太平公主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既为兄长的勇敢感到自豪,又担心他会因此陷入险境。
    朝会结束后,太平公主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她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思绪万千。她知道,大唐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而她自己,也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
    “公主,有人求见。”侍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沉思。
    “谁?”太平公主问道。
    “是薛绍公子。”侍女回答。
    听到这个名字,太平公主的心跳不由加快了几分。薛绍,那个让她心动的男人,此刻竟然出现在她的宫殿外。
    “请他进来。”太平公主整理了一下衣襟,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
    不多时,薛绍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素雅的长袍,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薛公子,你怎么来了?”太平公主问道。
    “听闻公主今日参加了朝会,特来询问结果如何。”薛绍答道。
    太平公主简单讲述了朝会上的情况,包括吐蕃使者的到来和太子的决定。薛绍听完后,眉头微蹙。
    “公主,依我之见,太子此行风险极大。吐蕃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太平公主点点头,表示认同。“我也很担忧。可是,身为太子,他不得不承担这份责任。”
    薛绍凝视着她,眼中闪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公主,若您愿意,我可以为您效劳,助您守护大唐的和平。”
    太平公主愣住了,她没想到薛绍会说出这样的话。一时间,她不知该如何回应。
    “薛公子,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但是,现在的我,还无法做出任何承诺。”太平公主低声说道。
    薛绍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无妨,公主只需记得,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站在您这一边。”
    太平公主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她不知道,这段感情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困扰,但她清楚,薛绍的存在,给了她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而太平公主,也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一步步走向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