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平:我只会心疼易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她也不断收到新的情报,这些信息表明敌军内部其实并不团结,许多士兵都是被迫参战的普通百姓。
    “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太平公主在一次会议上说道,“只要我们能够争取到这部分人的支持,就能大大降低战斗的难度。”于是,她命令前线将领在作战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害无辜,并通过宣传手段传递大唐愿意接纳归顺者的诚意。
    决战的日子终于到来。当晨曦洒满大地时,太平公主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心中默念着希望与决心。尽管前方充满未知,但她相信,只要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随着号角声响起,双方正式交锋。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然而,在太平公主周密部署下,敌军很快便显露出疲态。经过数小时激战,大唐军队成功击溃对手主力,俘获大量降卒。
    ###胜利之后
    战斗结束后,太平公主并没有急于庆祝,而是第一时间前往战俘营慰问那些被胁迫参战的人。她用温和的话语安慰他们,并承诺只要愿意改过自新,就可以获得重新开始的机会。这种宽厚的态度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大唐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与此同时,她还下令彻查此次事件背后的所有线索,力求揪出真正的幕后主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锁定了几名关键人物。这些人果然与之前的吐蕃事件有关联,而且早已策划好下一步行动。如果不是太平公主及时识破并阻止,后果将不堪设想。
    ###展望未来
    经历这一切后,太平公主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为民的决心。她深知,作为皇室成员,肩上的责任重大,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放松警惕。在未来日子里,她将继续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岁月流转,太平公主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经典传奇。她的智慧与勇气,不仅改变了历史进程,也为无数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太平公主回到长安后,虽然表面上恢复了平静的生活,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放下吐蕃之行的经历。那场危机让她深刻认识到,大唐的安危不仅仅取决于一时的军事胜利或外交成功,更需要从根源上解决内外部的各种隐患。于是,她决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朝政之中,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暗潮涌动
    回到长安不久,太平公主便察觉到一些异样的迹象。朝中官员之间的派系斗争愈演愈烈,尤其是那些与武则天关系密切的大臣们,似乎正在酝酿某种更大的阴谋。有一次,她在御花园偶然听到两名侍卫低声交谈,提及“北方游牧部落”和“密使”等词汇。这令她警觉起来??难道吐蕃事件背后的幕后黑手并未完全消失?甚至可能已经将目标转向了其他领域?
    为了探明真相,太平公主再次召集心腹侍卫,命他们暗中调查所有可疑人物的行动轨迹。同时,她也加强了对母后武则天动态的关注。尽管武则天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威严与冷静,但某些细微之处却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情绪:比如她最近频繁召见几位重臣,讨论的内容却讳莫如深;又或者每当谈及边疆事务时,她的目光总是闪烁不定。
    ###政治博弈
    与此同时,太平公主也开始主动参与朝会,试图通过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立场。一次关于税收改革的辩论中,她直言不讳地指出:“若只顾眼前利益而加重百姓负担,则无异于饮鸩止渴。”此言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支持者称赞她体恤民情,反对者则认为她是在挑战既得利益集团。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太平公主都坚持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
    随着她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开始向她靠拢。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曾因各种原因得罪过权贵,如今看到太平公主展现出的强大气场,纷纷选择投诚。而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对她怀有敌意,认为她过于年轻气盛,不懂得隐藏锋芒。
    在一次秘密会议中,狄仁杰对太平公主说道:“公主,您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很正确,但也必须小心树大招风。有些人或许会利用您的坦率来制造麻烦。”太平公主微微一笑,答道:“我明白,但这并不代表我会退缩。既然命运将我推到了这个位置,我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外交新篇章
    除了内政之外,太平公主还意识到,仅凭武力无法彻底解决边疆问题。因此,她提议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外交机制,旨在通过和平手段巩固大唐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一建议得到了部分大臣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外交政策应以强硬为主,过分追求友好只会让外敌有机可乘。
    面对争议,太平公主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采取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观点。她亲自撰写了一封信函,邀请周边几个小国派遣使者前来长安进行友好交流。经过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