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课程报名人数翻了一倍。第三天,整个文化广场都被挤满了。
晨曦和林强趁热打铁,开始组织小型汇报演出。他们鼓励老人们写下想对孩子说的话,再将这些话语编入舞蹈中,用动作表达出来。
“我以前觉得,我这一生就这样了。”一位姓阿兰的老人在课堂上说,“孩子们都走了,我也老了,没什么可期待的。可你们来了,带着舞蹈,带着爱,让我重新找回了活着的意义。”
她的儿子在浙江打工,已经五年没回家。可当她跳完那支专门为母子设计的舞蹈《跳月情》后,儿子竟然主动打来了视频电话。
“妈,我看到你跳舞了。”儿子在电话里哽咽,“你跳得真好。”
阿兰奶奶眼眶红了,却笑着点头:“你也要学,下次回家,我们一起跳。”
演出当天,晨曦和林强站在后台,看着台上那些原本沉默寡言的老人,如今牵着子女的手,跳着他们教的舞,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你看,”晨曦轻声说,“沉默也能被舞步打破。”
林强握住她的手:“是啊,只要有人愿意迈出第一步,爱就会重新流动。”
演出结束后,他们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写信的是一位独居老人,信纸有些泛黄,字迹略显颤抖:
“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就这样了。孩子们都走了,我也老了,没什么可期待的。可你们来了,带着舞蹈,带着爱,让我重新找回了活着的意义。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还能跳,还能爱。”
晨曦读完,泪水滑落:“原来,我们做的不只是舞蹈教学,而是一场心灵的唤醒。”
林强轻轻抱住她:“是的,我们正在用舞蹈,让世界变得更温暖。”
巡演继续进行,他们一路向南,走进更多彝族村落,也走进更多老人的心里。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家庭关系,设计新的舞蹈课程。
在凉山的一座村寨,他们推出了一支名为《火塘舞》的亲子舞蹈,结合了当地的民族服饰和生活动作,让父辈与子女在舞步中重温儿时的温情;在另一座彝族村寨,他们设计了一支《跳月》舞蹈,象征着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如同山间流淌的溪水,穿越岁月与距离,抵达远方。
每一场演出,都是情感的释放,也是一次心灵的疗愈。
某天晚上,晨曦和林强坐在巡演大巴上,望着窗外的夜色,沉默良久。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也会老?”晨曦轻声问。
林强笑了笑:“当然会啊,但我希望,到那时,我们还能跳得动。”
晨曦靠在他肩上:“那我们就一直跳下去吧,跳到我们走不动为止。”
林强点头:“好,跳到我们走不动为止。”
他们的旅程,仍在继续。而他们的舞步,也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