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再苦一苦胡总督,骂名我徐行……的叔父来担(650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来意,领头那大汉只豪笑一声,斩钉截铁道:“我们这些人,当年都受过岳爷的恩惠,当初没机会报答他,所以,现在我们来了。”岳蹈海当初没有反出三十六船时,虽然号称海贼,可他做得最多的,却是带人辗转东南,扫除倭寇,故而东南各地,有诸多武人都感念他当时的行为。虽然朱天都勾结倭寇,制造海祸后,连带着岳蹈海的名声也受了极大影响。可还是有人相信,当初那个豪气无双,愿与天下好汉肝胆相照的岳二爷,绝不会跟朱天都同流合污。现在,他们已经来了。短短一席话,却令徐行胸怀激荡,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重重抱拳,将这群人引入山门。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想要趁机摸入少林寺山门的海寇细作。不过以徐行的拳术境界,哪怕只是一点最细微的表情和心绪波动,也瞒不过他的眼睛。故而这些人都死得很痛快。就连戚继光都没想到,徐行竟然真的能在短短时间内,就帮他拉起一支队伍。看着那杆飘扬在山门上的大旗,以及这群恶形恶状,一看就出身不良的各路武人,戚继光感觉心头颇为古怪。他回头看了眼徐行,问了句:“踏法,你不会真的……”徐行笑得纯良且无害:“戚总兵,这些都是良民,良民啊。”戚继光跟他对视了一会儿,又扶住腰带,眺望远方,感慨道:“踏法,你想做的事,我猜得到一点,你这个人,我大概也能说了解一些,但我还是想知道,你们准备闹到什么程度?”徐行摇了摇头,笑道:“戚总兵,你想差了,我们不是要‘闹’,而是要拨乱反正。”他也站到戚继光身旁,极目远望,悠悠道:“我这些年来,北至边塞,南至海外,都走过一遍,见过许多事,也遇见过很多人。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就越明白,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愿望,还是东南人民、天下百姓的愿望。”徐行扭过头来,瞧着戚继光,目中光华熠熠,像是一团火,要燃进戚继光胸膛里去。“元敬兄,你觉得,天下落到如今这个地步,那个人,不该出来负责吗?”戚继光自幼接受忠君报国的教诲,虽然隐约知道徐行的心思,可听他这般直白地说出来,仍是感觉脊背一凉。戚继光眉头一皱,面容抽动几下,刚想出言反驳,话却堵在嗓子眼里,欲出不得。久在东南,又经历改稻为桑之事,戚继光如何能够看不明白,背后究竟是谁在使劲?身为武人,尤其是一个跻身“至诚”境界的武学宗师,戚继光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欺骗自己的心意。以往,他还能勉强别过脸,不去正视那丑恶的真实,可当徐行将这块遮羞布毫无顾忌地扯开后,戚继光便不能再无视这一切。而且,戚继光还忽然又想起一件事。——俞虚江的死。当初听陆炳说起,宫中藏有能够治愈伤躯的神物时,戚继光就已有些不忿,只不过在陆炳面前,他不好表露而已。就算抛去这些不谈,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是戚继光永远绕不开的。以俞虚江的拳术修为,为什么会急于求成,最后导致出现不可挽回的伤势?还不是因为宫中态度不明,不给东南支持,让他们两个在缺少资粮的情况下,跟朱天都较劲吗?朱天都坐拥倭奴国,又通过三十六船掌握海上通路,推演武学就算出了差错,也能用大把珍惜药材来弥补,也可以稍微缓缓,慎重而行。而他们两个呢?不仅要负责指挥东南战事,耗费精力,还缺少资粮,想追上朱天都的步伐,除了冒险,还能如何?!那钱呢,钱去哪儿了?戚继光还知道一件事,今年初宫中对账册时,说兵部造了三十艘战船,用于东南战事,耗资足足三百万两白银。可这三十艘战船,有十艘被宫中为了修大殿,调去运送木料,还有二十艘更是连由头都没有,便被宫中市舶司借走。到头来,戚继光甚至没有看到一艘战船的影子,何其荒谬!戚继光并非是狭隘小气之人,他也能体谅国家的困难,毕竟近年来多省大旱、大水,天灾连绵不绝,朝廷又同时在南北两线开战,难以供给也是正常。可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是,朝廷不帮忙倒也罢了,竟然还反过来拖后腿!一场“改稻为桑”,几乎已将戚继光胸中的怒火尽数点燃。饶是他这种当世骁将,都想不出来,这场仗,到底要怎么才能打得赢?戚继光乃阵前猛将,绝不怕死于千枪万刃中,可这种还未真正开战,就已彻底失败的感觉,却令他憋屈得几乎要疯魔。现在,看着徐行眼中燃烧的火焰,戚继光屡次张口,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话,只苦笑一声。徐行也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位总兵,没有多加刺激,过了会儿,戚继光忽然问道:“你们要做的事,有几成把握?”听到这话,徐行忍不住笑出声来:“元敬兄,你是太高看我,还是太不把朱老龙放在眼里了,这种事,我又怎么能说得准?”说完,徐行还拍了拍戚继光的肩膀,煞有其事地赞许道:“不过,元敬兄既有如此自信,想来朱老龙当真不值一虑,要不,咱们先来聊聊那事儿的细节吧。”戚元敬虽然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戏谑之态来缓和气氛,还是肃然正色道:“踏法,无论如何,朱老龙都是个怎么重视也不为过的敌人,你还是要认真些。”徐行知道戚继光已经认真,也把刚刚那事略去不提,微微一笑,道:“元敬兄,我自然省得,这些人,就劳烦你调教了。我也该为这头老龙王,安心做些准备,揣摩一番俞虚江留下来的拳术。若届时真能以此拳,降服朱老龙,俞虚江在天之灵,也该安息。”戚继光先是点头,又摇头,回忆起那个坚毅如铁的男人,叹道:“俞大兄要是听到这话,只怕又要不高兴了,他这个人,一向是信奉人死万事休,死也要死得清清爽爽。不过,你说得对,无论如何,都该杀了朱老龙,再做打算。”提起这个名字,戚继光的眼睛不自觉地眯起,眸光淬成一抹锐芒,带着森寒且凝重的杀气。徐行一看就知道,生死之间走过一遭后,这位戚总兵的拳势、拳术也是大有进境。将这批人手都交给戚继光后,徐行又去找了齐大柱,交代了几句话,并从他手里,取回了三丰血经,拿给了李时珍。这位太医院出身的神医,因为曾经侍奉过嘉靖帝,不仅医术超绝,对丹道的理解也极为精深。所以,徐行便让他来帮助自己,破解血经中的奥秘,一见这血经,李时珍也颇为兴奋,他甚至都没问东西从哪儿来的,便开始废寝忘食地研究起来。陆竹也在南少林扎下根来,可他并不练拳,而是要么跟李时珍学习医术,要么就去各处观看菩萨罗汉的塑像,要么就来徐行这里,看达摩遗体。细雨也随时跟在他身后。徐行知道,这位好友正在寻求一条凝聚至诚拳势,成就宗师的道路,便没有去打扰他。时间一晃,便到了两个月后的今天。面朝明月,徐行与戚继光并肩而立,他看了会儿月色,忽然道:“戚总兵,练兵刚两月,够用吗?”戚继光听出徐行的意思,微微一笑,自信道:“踏法,比拳术,我不如你,论兵事,你还有得学呢,两个月,足够了。”戚继光谈到练兵,就像是徐行提起拳术,滔滔不绝,兴致勃勃。看到他这番模样,徐行忽然想起一件事。——好像在前世历史里,戚继光训练戚家军,也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这么看来,原来,现在这批人,才是此世“戚家军”应有的形态?这么一想,徐行便有些期待,这传说中连战连捷,未逢一败的铁军,究竟是何风采了。就在徐行思考之时,还有另一批人,正趁着月色,从海上乘风破浪而来。他们的目标,正是南少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