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持说道:“此雕刻的工匠很细腻,审美也很好,挺好的。”他觉得,随着越来越多开采出来的朱砂矿流入市场,朱砂簪等饰品必然会稍稍流行一阵子。
    他很欣慰:黔地百姓日后能有这一项生意可做,也能稍稍弥补耕田不足的短处。
    “好的,”赵蟾桂一边给他用笼子香薰衣裳,一边说道:“我明日无事的时候就多外出。”
    他整理了一沓各县官员的柬发到沈持的书案上:“大人,近来各县官吏的书信是越来越多了。”
    沈持一封封拿起来看。
    如往常一样,伏在书案上挥毫疾书,处理完满满堆放着的公文后已是深夜。他将茶水泼了,换成白开水来,喝着喝着忽然一掰手指头,嚯,半年没家里的音讯了,阿月也不知道给他写封信。
    谁知道这天夜里想完,次日他就收到了沈月的来信,信中说:
    阿大哥说了亲,是咱们县陈家的女儿,咱爷瞧过那户人家了,上下都是老实本分之人,以后不会惹出麻烦来牵连到哥哥你的。
    甚好,甚好,是他想要的。
    姜蘅笑起来鹤发童颜:“沈大人在这里还好吗?”
    “姜道长别来无恙?”沈持说道:“快进屋来坐。”
    邱长风白他一眼:你跟我认识的早,怎么反倒跟我师兄亲热得不行呢。
    恰好到了吃哺食的时间,沈持亲自给他们二人倒水:“二位道长留下来吃饭吧,我去灶台上看看有什么吃的。”
    邱长风这才脸色稍霁:“沈富贵这是要亲自下厨了?”
    沈持:“道长想要吃什么,我来做。”
    邱长风:“随便。”
    沈持:“……”
    姜蘅笑了两声:“贫道近来不想吃荤,邱师弟除了牛肉外什么都吃,爱喝一口小酒……”
    沈持看了邱长风一眼笑道:“有酒,有酒。”
    邱长风摆了摆袖袍:“快去做饭吧沈富贵。”
    沈持:“好嘞,二位道长先喝口茶,稍等咱们开饭。”
    他到府衙的灶台上去,两个当值的厨子看见吓了一跳:“沈大人,小的没有偷吃,也没有偷懒……”
    沈持拿起锅铲瞧了瞧说道:“还有竹荪吗?”
    此地的竹荪极是鲜美可口。
    两个厨子立刻说道:“有,大人,还有新鲜的。”给他翻出来好大一包。
    沈持:“用它做一顿素食,怎么做好吃?”要吃素食,首先菌类,好吃,好营养。
    两个厨子面面相觑:“大人,咱们平时都是炖鸡炖鸭汤的。”
    没有用竹荪做过素食。
    沈持:“……”
    他只好想着上辈子的经验,用竹荪跟其他晒干的菌子煲一锅素汤。
    汤有了,沈持又道:“烦请二位再做一些丝娃娃来。”黔地有一种特色吃食叫丝娃娃,用大米粉薄薄如纸只—手掌那么大的薄饼。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炸黄豆、脆哨——大概是猪油渣、木姜子……菜丝切得极细,入口素菜脆嫩,脆哨很香,十分的能激发食欲。
    姜蘅不吃荤,丝娃娃做了纯素不放脆哨的。
    他们在樊武县驿站的时候,厨子是工部从北地带过去的,做的也都是京城菜,没有供应过本地百姓常吃的丝娃娃。
    来到黔州府衙后,厨子以为沈持京城人氏,特地给他做的北地菜,也没有吃过丝娃娃。
    他那日上街瞧见了还怪馋的。
    “给本官来一份带脆哨的吧。”他说道。
    “好的沈大人,”两位厨子觉得这位沈大人挺平易近人的,方才的拘谨感去了大半:“给沈大人多做些脆哨。”
    沈持笑了笑开始着手煲竹荪汤,倒也用不着他动手,每次手一动就有人来替他做:“大人让小的来……”
    后来他干脆退出来了:“麻烦二位了。”不在灶台上给人添麻烦了。
    沈持去客厅陪着两位道长说了会儿话,竹荪素菜汤和丝娃娃都端上来,还搬了一坛子当地百姓自酿的酒来,万事俱备,只差动筷子开
    吃。
    “道长,”他拿了一张饼摊在手心上:“夹了想吃的菜卷起来,卷成像京城中的春卷一样就能吃了。”
    卷到一半,外头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沈持将筷子放下,凝神静听,似乎有人跑来寻他:“赵大哥,去看看……”
    还没说完话呢,一三十来岁穿襕衫的男子风尘仆仆地来到门外:“沈大人,在下周大珏。”
    周大珏。
    接替他的人来了,沈持心中欢腾一瞬,转念一想,他怎么来的如此匆忙,连官服也没换帖子也没递……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沈持心头猛然一沉。
    邱长风看看门外又看看沈持:“富贵你先去接待来客,贫道会给你留些吃食的。”
    沈持匆忙出来:“周大人。”虽是同乡久闻周珏的大名,如今又是同僚,但在京城时日太短,还未来得及见过面,只见来人长脸细眼,清瘦,一身儒雅之气,神色中却带了一丝轻微的慌张。
    砰的一下,直觉告诉沈持,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周大珏连寒暄都没有,上来严肃地说道:“孟夫子出事了。”他早年也曾在青瓦书院念书,师从孟度学习。
    沈持听了心中倏地一刺痛,面上却反常冷静:“孟夫子怎么了?”
    周大珏拿出吏部的赴任文书:“本官从京城南下,路过秦州府的时候远远瞧见大理寺押了个人进京,一打听才知是孟夫子。”
    沈持骤然双目昏花,大袖之下的手微一颤抖:“大理寺?”
    “说是孟夫子的父亲孟朝罢官回乡后给当地的好友祝淳写了一篇上梁文,”周大珏说道:“中有‘龙蟠虎踞’四字,如今被人告发他生前有谋反之心……”
    上梁文是当朝人家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
    就这样把孟度给牵连了进去,大理寺卿贺俊之派人来禄县捉拿孟度,押往京城受审。
    沈持目光微一收敛,他说道:“原来是这般,周大人,在下想,大理寺自有公论,”他看着周大珏:“在下日盼夜盼,终于把周大人给盼来了。”
    周大珏拱手说道:“本官受命后立刻启程前来,不意冬日南下泥泞湿滑,行路艰难,耽搁了时日,还请沈大人勿怪。”
    沈持笑了笑说道:“周大人客气了,你我深受隆恩,在哪里不是为朝廷办事公忠体国,便是早走一日晚走一日又有什么关系。”
    “那是,”周大珏的脸色依旧严峻:“沈大人,还是要想法救孟夫子的呀。”
    沈持:“周大人以为该如何救孟夫子?”
    “本官在来的路上就想,”周大珏皱眉的时候额间显出细细密密的悬针纹:“沈大人深受陛下看重,要是上一道奏折为孟夫子求情,陛下会酌情开恩的吧?”
    沈持:“……”我要是敢这么想,就是真的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他说道:“下官很快会赶回京城。”待弄清楚怎么回事再说。
    周大珏的脸上浮出几分失望:“只怕那时来不及了。”跟谋反沾边的人落到大理寺卿贺俊之手中会死得很快。
    沈持面色淡淡,他一拱手,语调如常:“周大人稍等上一等,下官今日就将所经手的文件整理出来,明后两日便可移交给周大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