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星火昭昭 天子无道烽烟起(大的来了,不确定能不能活下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积弊,宗室子弟太过赘余,财政之赤字,已经达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裁撤驿站。
    巧立名目。
    横征暴敛。
    征发民夫。
    兴修土木。
    外忧内患。
    四荒之中,也有大英豪之人物,在外虎视眈眈,一度让金朝赔款求和。
    乃至于海外诸岛,也联通一片,成了群国,屡次开赴中土神州。
    整个天下,已经是到了一种民不聊生的地步。
    中年人带领的这一支队伍,约莫是十六年以前,终于不堪金朝之凌虐,揭竿而起,杀县令,打豪绅,开粮仓,于是一呼百应,成了一路起义军。
    就其他几人的记忆之中,金朝之官吏,起初一两不过五钱,后来变本加厉,甚至于一度将火耗收到二十钱!
    二十钱是什么概念?
    一斤粮食的税,要额外再多出两斤的火耗来!
    所谓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而杀县令的人,正是面前这个似乎温和长者般的中年人。
    他名叫姬任,原本是金朝秀才,家里也是大户地主,吃穿用度,一应俱全。
    他也是一代人杰,十里八乡,都知道他名姓,上马可以开弓,下马则可以提笔,文章曾经叫某位大人物颇为赏识,一手铁砂掌,更是曾经掌毙猛虎,为地方上面除过一害。
    原本起义次年,他就年满三十,而且可以考取举人,从此飞黄腾达。
    但起义那年恰逢大旱,他所居的行省,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甚至易子相食。
    没有错,就是易子相食。
    姬任亲眼见证,他家下面一个佃户,将自己幼子拉出,要与人换掉,烹煮来吃。
    他立觉不忍,喝止这佃户,自掏腰包让他提前领了一年工钱。
    但纵然他是当地闻名的大户嫡长子,能救一人,十人,也不能救百人。
    按照大金律,各县仓储,应有专项之赈灾粮,特加看守,以备旱荒,大灾,瘟疫,蝗害之年,体恤百姓。
    但旱已三月,却连半个施粥人,半个赈灾官也没有。
    他心中悲悯,平日里读书的道理让他义无反顾,选择为民请命,向当地县令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求开仓赈灾,又到处奔走,呼告各个地主,希冀着靠自己的一点薄面打动他们,希望他们能开仓放粮。
    但他却四处碰壁。
    各地主面上不说,私下里却向姬子任的父亲施压发难,要求他将自己儿子禁足,不许再外出生事。
    县令更是当众呵斥,不留半分情面。
    “向闰知故事,我独不知?本官为朝廷命官,一方父母,爱民如子,百姓疾苦,我何不知?是否开仓,如何赈灾,本官自有考虑,岂容你说三道四!”
    姬任当夜便凭借自身功夫,潜入赈灾粮仓,想要探知虚实。
    那时他才知晓,原本应当满仓的赈灾粮仓,其中存粮,居然不过剩下十之二三!
    虽不至杯水车薪,却也是独木难支,绝无可能让百姓渡过饥荒。
    他怒发冲冠,气血上涌,几日后在县会上,当众向县令发难,得到的却是县令一句拿下的喝令!
    姬任再也无法忍受。
    逢此大旱之年,朝廷皇帝不救百姓,平日里的香火神仙,仙道宗门,也不救百姓。
    万民谁救?唯有自救。
    在大庭广众之下,他连杀侍卫十三人,将那肥肠满脑的县令掌毙在太师椅上!
    这一掌,就相当于是造了反,与大金决裂,再无回转之余地。
    后来便是姬任开仓赈灾之后,率领七百同道上路,打出旗号,正式成了大金境内的又一支义军。
    其时大金境内已有义军上百路,端地是难顾首尾。
    再到姬任这一路义军出现在金朝眼中,已是七年之前。
    彼时的姬任,麾下已经有了两万人,足可以称得上金朝的一股大患。
    彼时的金朝,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已经不惜引四荒之人,乃至于海外之人入关,许以利益,围剿义军。
    那一位宫阙之中的大统皇帝,曾愤然曰:“朕天下乃金血之天下,宁与邻邦故土之国,不与中原之家奴!”
    就在种种围追堵截之中,姬任显现出来了他过人的战略才能。
    他虽然饱读诗书,却并非武秀才武举人,起义之前,更不曾带过一天兵。
    或许天才,或许天命所归,气运所钟,亦是大金龙脉将断,国祚将亡。
    或隐于山川林野,或坚清壁野,或分散兵力包围分割,或行奇袭,游击金兵……
    整整五年的战斗之中,无论是金军还是海外军,亦或者是四荒军,都没能熄灭这一股大地上的星火。
    反而是星火愈演愈烈,愈烧愈旺。
    但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人心易变。
    直到两年以前,姬任麾下的义军,已经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