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 47 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今年的天气格外炎热,这才五月就热得人不想出门。
    按照以往,本该是六月才是晒书的好时候,渔娘这几日得闲,又碰上好天气,就把家中奴仆都叫来,叫阿青带着人把书楼里的书搬出来晾晒。
    渔娘十岁那年爹娘给她建得书楼,五六年过去,书楼里藏书已超过五千册。晒书这一日,梅家各处院子里都摆满了书,贺宁远孙浔等人都来瞧。
    贺宁远赞叹:“这书楼建起来统共也就这么几年,没想到竟藏了这么多书了。”
    孙浔不嫌晒得慌,背着手在书架间慢慢走着,笑道:“虽才五六年,渔娘为了找书没少费心思。”
    舍得银子又舍得花功夫,四书五经工农医教等,她都是顺着朝代,再扒拉着流派家传,一本一本找过去,不知不觉就藏了这么多书了。
    “还得说梅兄心疼美女,在南溪县开着书铺书没卖多少,倒是往回买了不少书。”
    渔娘费心思列书单,梅长湖这个当爹的肯托人托关系帮着找书也难得。
    “贺兄客气啦,你家的藏书肯定也不少。”这些书都有梅长湖的功劳,梅长湖说起话来,语气颇为自得。
    “比不了哦,比不了。”
    林氏、阮氏、于氏三人受不了晒,在花厅里喝茶,花厅的门窗敞开,风吹过时,仿佛都带着书香。
    阮氏笑道:“人都说,藏金藏银不如藏书万卷,待渔娘的藏书破万卷了,州府里的读书人若是得知,只怕千里迢迢也想来看看。”
    于氏却说:“不用等将来,如今梅家书楼在叙州府里就有些名声了。”
    他们夫妻在南溪县居住多年,以文会友也认识了许多人,偶尔家中会收到好友来信,问梅家书楼里藏着些什么书。
    林氏笑了笑:“藏书多自然是好事,不过想到以后要把这些书装箱给渔娘带走,我和她爹就发愁。”
    “怎的?你们愿意把这些书给娘做嫁妆?”
    “她自己花心思收找起来的书,到时候自然要给她带走。”
    阮氏惊叹:“渔娘有你们夫妻当爹娘,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渔娘聪慧乖巧,又贴心,她肯投生到我肚子里才是我的福气。”
    门窗都敞开,屋里人说话,院子里的人都听见了。
    温子乔、孙允、孙平凡人今日也来帮忙晒书,孙允晒书晒到一半突然停下,眉眼微动。
    梅家小姐学识渊博,得浔大伯夫妻宠爱,又得父母看重,若是娶得这样一位妻子,也算家门有幸。
    孙允起了心思,过了两日,渔娘拿着新写的策论去孙家找师父。
    渔娘到时,孙浔在南窗边给温子乔、孙允讲《春秋》,二郎和孙平两个年纪小的坐在书房北窗边读书。
    四个学生进度不一,勉强可分作两拨,四张书案如今也不摆在一起了,改成南边摆两张,北边摆两张,四个学生分开读书。
    渔娘绕开大门,从书房后面北边小门进去,没惊动师父,她悄悄走到北窗边上看弟弟写字。
    二郎看到姐姐也没停笔,继续写字。
    渔娘找了把椅子坐下,隔着一排书架,听师父讲学。
    略等了半刻钟,下学了,孙浔放下书:“刚才讲的书你们别轻放了,下午再细读一遍,好好想想,明日上午我会提问。”
    温子乔、孙允起身行礼:“我们记住了。”
    孙浔点点头,叫他们歇息片刻就去用午食,一个时辰后再回来读书。
    “师父。’
    孙浔绕过书架来后头,看到弟子手中的纸稿,笑道:“又写了什么?”
    渔娘把手中策论递过去:“写边疆屯军之策。”
    孙浔没看,笑问:“你话本里的张青云难道要殿试了?”
    “嘿嘿,还是先生知我。
    《青云志》已经结尾了,渔娘正在整理书稿,比如改一改别字,主角张青云会试殿试写的文章还空着,也要补上去。
    总之,渔娘写的这本状元郎休妻再娶去当凤凰男的故事,细节处一定要写的精美,张青云有多会读圣贤书,他品性就有多败坏,这才能反衬出他的虚伪。
    “下午我给你看看,你可要留下用午食?”
    “这时候来,正是打算陪师父师娘用饭。”
    孙浔大笑起来:“你呀,家中有二郎和平儿在,我和你师娘用你陪?”
    她也是要面子的好吧,总不能说她专程来蹭饭的吧。渔娘假装没听见,转而问起:“今日做什么好吃的?”
    二郎知道:“师娘说天儿热,昨日叫厨娘去清溪村张家买了两只老鸭子回来,今儿炖了好大一锅酸萝卜老鸭汤。”
    “哈,那我今日真是来着了。”
    孙浔笑道:“你呀,都是大姑娘了,不可太贪吃。”
    “知道啦。”
    孙浔带着渔娘和二郎、孙平两个小的走后门去后院,温子乔和孙允两人也起身去前院饭厅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