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封建制度的权力结构当前无人能撼动,能让权力集团不至于太过黑暗,最好的法子就是保证一直有活水注入。
渔娘觉得,皇帝一直打压世家,清查天下田亩,扶持寒门,就是为了这一件事。
范江桥也想到了,他大叹:“妙呀!太妙了!渔娘,你若是男子,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人物!正史野史都少不了你的笔墨。”
想明白后,范江桥又嘱咐道:“这话不可说给别人听,叫人听到一句都是杀身之祸。”
“范先生,我知道的。”
范江桥嫉妒了,孙浔这厮的学识也就那样吧,凭什么收渔娘这等灵慧之人为弟子?
范江桥对渔娘笑容和蔼,下午去孙家,脸色就变了。
孙浔没搭理他,叫他自己个儿气去。
等到半下午,孙浔讲完课,跟范江桥一块儿喝茶时候孙浔才知道缘故,孙浔苦笑天下对女子的不公叫他的渔娘没有出头的机会,又得意渔娘是自己的弟子。
“范兄,你也别嫉妒了,二郎资质不差,你好好教。
“文嘉知道渔娘的想法?”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渔娘的想法他就算没有全部知道,也知道大概吧。”
范江桥坐不住了,回家去问贺文嘉,贺文嘉道:“您别被渔娘吓住了,她只是说说而已,愤世嫉俗骂两句就算了。”
“你觉得她说得是对是错?”
“不算错,但在世情上也不算对。”
世道如此,他们只是小人物,又能如何?
“师父,我这般说可能是因为我家有倚仗,日子还过得去,不像普通庶民挣扎求生,刀子没有砍到我和我亲朋好友身上,所以才能这般不痛不痒。”
范江桥笑了,这小子,还挺有自知之明。
罢了,范江桥也不追问了。
“明日你和渔娘就要定亲,可准备好了?”
贺文嘉有些不好意思,害羞道:“我娘说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我们家、渔娘家,孙先生还有您一块儿坐下吃顿饭,就算把亲事定下了,等到明年秋后成亲才会大办。”
“等明年你成亲,我送你们夫妻一份厚礼。”
“那就先谢谢师父了。”
如贺文嘉所说,两家的定亲宴确实没什么好折腾的,三家人并范江桥,一块儿在贺家吃了顿定亲宴,渔娘收到了未来婆婆送的一整套极品首饰做生日贺礼和定亲礼,就算把亲事定下了。
中午吃了定亲宴,下午贺文嘉就跟范江桥出发去学,贺文嘉走的恋恋不舍,趁机偷偷牵了下渔娘手,怕被未来老丈人和小舅子瞧见,又赶紧松开。
渔娘低头笑,后又小声说:“你回去府学好好读书,等你过年回来,我送你一条我亲手缝的手帕。”
“咱们说定了,你可不能骗我。”求了好久渔娘一直推脱,渔娘这时主动提起,贺文嘉赶紧答应。
“不骗你。”
“那我走了,你在家等我。”
“嗯。
贺文嘉依依不舍走了,等船离开南溪县后,贺文嘉心中生出一股劲儿来,明年他一定要中举,叫渔娘风风光光嫁给他。
定亲后,渔娘感觉自己的日子没多大变化,日常还是读书写字,几日写一篇策论交给先生批阅,再有空闲就考虑考虑下一本书想些什么。
当然,这些都是她每日上午要做的事,下午她要么陪娘看账本,去孙家跟师娘一块儿下棋学琴,或是去贺家跟阮婶婶说说话。
日子晃晃悠悠到腊月中旬,去江南采买板鸭的管事回来了,也带回来了江南的消息。
她的两册游记在江南卖得特别好,话本《青云志》也卖得好,但是跟游记全是赞美的好话比起来,《青云志》口碑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渔娘也能理解,江南富裕,闺阁中识字的女子多,江南的读书人就更多了,女子不如男子出门方便,那些男子在茶楼酒肆高谈阔论批论《青云志》,叫没看过《青云志》的普通人听来,就觉得《青云志》不好,全是污蔑读书人。
管事笑道:“小姐的书卖得好,那些说书人也喜欢说小姐的书,《青云志》通过那些说书先生的口传出去,等时日久了,听过《青云志》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读书人掩不住,自然不敢再满口胡言了。”
渔娘不在乎什么骂不骂的,只要她的书卖得好就行了。今年靠着《青云志》赚了不少钱呢。
梅长湖:“淮安那边如何了?”
“禀老爷,桃源那块地主边没伸手,家中还是照常做生意。三房家的两位小姐嫁出去了,听说在夫家都过得不错。还有长南和长北两位公子也已在淮安娶妻,今年跟着主支家的大爷做生意,听说做得不错。”
“苏家如何了?“
“主支跟苏家合伙做的布坊生意不错,我听主口边的管事说,明年家里也要建一个布